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童声作文教学培训班第三日掠影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5 12:50:50 体裁作文
童声作文教学培训班第三日掠影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童声作文教学培训班第三日掠影作文

童声作文教学培训班第三日掠影




无锡教学能手陈娟老师在执教《我喜爱的小动物》

无锡名师潘雅频做讲座《作文课,我们怎么上》



特级教师、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方蓉飞老师做讲座《童年,童趣,童心,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开放》




郑老师执教《绰号那些事》

篇一:浙江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专题培训班学习安排表(

作业要求:

1.撰写并上交一份自己最得意的作文教学设计(要求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详细流程,交电子稿)(5月11日前交)

2.撰写一个“习作教学小故事”。(交电子稿)(6月30日前交)3.撰写一份学习心得。(交电子稿)(7月10之前交)

童声作文教学几点建议

童声作文教学注意事项

1.每篇习作要有批注。批注可参考《童声作文常用批语》。

2.熟悉《童声作文使用规则》。每次童声作文每人奖励平均不超10元童声币,优秀者最高不超20元。学困生不低于5元。打分需要遵循《童声作文使用规则》,为了给孩子一个高分,我们可以给出两个分数,如“92+18”。前面的分数与童声币奖励关联,后面的分数旨在鼓励。童声币应该随时并及时奖励,避免课末一次性发放。

3.以鼓励为主。多使用诸如“如果你能在细节上再细腻些,那就是一片佳作了”“本来,你完全可以得到90这样的高分,遗憾的是,你的书写不认真”类似的评价。及时一篇只能勉强打及格分的作文,我们也要想出若干个亮点或者理由予以鼓励。当然,分数尽量不要低于80分。

4.在课堂上,不要仅仅止于教学,多做些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让孩子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5.多让孩子在课堂上读一读自己的优秀片段,甚至只是一处运用得很贴切的句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6.对于一些经常涉及到的,且又是普遍发生于每个孩子身上的场景、细节描写,老师可反复强调,并落实背诵。因为考场作文是一篇定乾坤,在考场现场习作上,孩子能用上几处这样的句子,就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7.孩子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亮点我们要及时鼓励,更需要大张旗鼓的是鼓励孩子们的运用意识。如果小学阶段,我们能养成孩子们的运用意识,这对孩子而言,是受用一生。但要注意的是,应避免死搬硬套,更要杜绝抄袭。

8.加强诵读。可以背诵一句(或者两句)奖励一元童声币,背诵的佳句来自《诵读积累》,也可以来自范文中的精彩片段。对于如何快捷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其实无他,

篇二:童声作文培训感想

童声作文培训感想

4月8号到10号,为期三天的“童声作文”培训班在宁波教育学院开展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却为我的教育思想注入了新的源泉。

此次师训采用专家观点报告与优秀教师的作文课堂观摩相结合的模式,为参加活动的老师带去了“童声作文”的盛宴,向他们真真切切地展示了“童声作文”如何以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为写作对象,培育学生的语言生长链,切实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开班当天,“童声作文”倡导者胡文杰老师,报告了课题组从儿童诗的探索到校园小说的摸索再到“童声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的历程;又结合作文教材《童声作文·学本》介绍了“童声作文”如何扎根课堂,立足学生语言发展。胡老师说:“童声作文,这近二十年的实践,旨在打造一个草根课堂,一个平民课堂,一个易于操作、易于移植、易见成效的作文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受益的应该是孩子。”胡老师的课,体现了“童声作文”的特点,文学性和童趣相得益彰。胡老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表达中,语言的“繁”与“简”各自有妙用。这一堂课,给学生以语言艺术的感染,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两种不同类型的课都在传达着童声作文教学的理念:孩子是感性的,孩子的作文也是感性的。童声作文不会理性地告诉学生:你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用一个感性的例子,一个简单的示范,启发学生“我手写我心”。

“童声作文”教学培训给与会的老师带来了不少启示,为老师们在自己的作文课堂中如何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引。

2015年4月11日

篇三:放飞个性自主写作

放飞个性自主写作

--浅谈儿童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品质的保持

董霞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激动着我们的思绪: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因此,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

传统的“小学生作文”有很强的“纯学科”性特点,似乎更多地着眼于一项课程的“作业”,就跟“写字”或“计算”一样。这样就会把作文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体系”,于是从“章法知识”到“技法知识”的灌输。从拔升立意到追求“崇高”的做作,从死搬词语到模仿语段的套袭,使作文不再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而成为一种远离思想真情的技巧玩弄。题目是由大人严格规定的,“跑题”就要遭彻底否定;立意必须是深邃的,绝对不容许大人认为没有“积极意义”的那些表达,至于是真是伪,在所不论;篇章结构一定得符合章法、讲究技巧;连语言也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用“公共话语”(套话)、“权势话语”(教师提供的一些所谓好词佳句)来组装,充其量,只是成人作文的“微型版”而已。显然,传统的“小学生作文”最严重、最不该有的缺失,正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儿童的生命真实。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纯洁的天性和可贵的灵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作文”是“儿童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儿童的思想,用儿童自己的话表达,它应当受到成人的保护和宽容,真正成为儿童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儿童作文”的提倡,正是为了把作文还给儿童,让作文回到原点:“儿童作文”是儿童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自由的生命表达和自由的生命交流是作文的“魂”与“本”,也是“儿童作文”教学的“原点”。

“儿童作文”是反传统的、成人化的“小学生作文”,让作文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爱不释手的生命活动。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的表达。”,在作文中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激发儿童的悟性,张扬儿童的个性。“儿童作文”是倡导心口一致、情理一致,体现健全人格和健康人性的“新作文”。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因此作文应当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也是最具有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另一方面,作文正是习作主体的一种创造,是主体生命以大千世界为关照对象,经个体心灵的体验和感悟,作创造性反映的过程。所以,一篇真正的作文应当是写作主体的生命活力的尽情释放,即他的全部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自由展示。显然,这是最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而在如今的作文教学中,作文不是每个孩子诉说自己的不同性情,而只是按照统一要求编成的相类似的他人意思。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作文的个性化保证了作文得以充分展示个性的活动,尽显生命的风采,使习作者因此体悟到自身的透明度,从而获得自我尊严,感受到成长的愉悦和尽兴表达的快慰。因此,个性化应当是作文的“魂”和“本”,是孩子们用他们的自由之笔,写他们的自得之见,抒他们的自然之情,叙他们的自立之志,显他们的自在之趣。所以,我们的“儿童作文”教学应当呼唤习作者个性的回归。

一、挖掘个性化因子---架桥铺路

(一)关注儿童真实生活的个性化经历

儿童的生活经历是“儿童作文”的源泉。儿童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但每位儿童的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儿童真实生活的个性化经历,培养孩子感受生活的能力。

儿童不缺少生活,但是,不少孩子不善于感受生活。生活是精彩的,但因为缺乏感受,反映在作文中,就成了干巴巴的“流水帐”,失却了生活原有的靓丽和芬芳,也失去了生活经历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到习作应当反映自己的真实生活。就拿习作《拔牙》来说:一位学生的作文中有这么一段:最近,我的一颗牙摇动了。今天一大早,妈妈给我检查了一下,说:“这牙摇得够厉害了,可以拔了。”我一听拔牙,吓得三魂飞掉了两魄,赶快跑到房间里,可妈妈还是找到了我。

吃过晚饭,我就要拔牙了。当爸爸把线拴在我的牙齿上时,我不时地打着寒颤,心里求着牙齿,你帮帮忙啊,千万要掉下来,不然,我把你扔进马桶??

这一部分内容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虽然文风朴实求真,但展示了孩子拔牙前担心害怕的真实感受,展示了自我生活的本色本香。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感受生活的能力呢?

1、从“真”处获得感受

儿童身上更多地保留着人的可贵天性,我们常说的童言无忌,便是因为可以落实在一个“真”字上。纯的可爱,真的可贵是儿童生命季节中最宝贵的。让我们看看下面这篇儿童的习作,是如何从真处获得感受的:

独自在家(施意·六年级)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一人在家,爸妈都出去了。

简直是酷毙了,我今天一定要来一个大翻天,首先把家中的音响打开,里面放的是现在最新潮的摇滚。然后,准备好一些食品,再翻出一大堆以前家中爸妈不让玩的东西,顺便约几位好朋友来玩。

“丁冬,丁冬??”啊,门铃响了,我的造反奸党终于来了。大家先在家中客厅里跳舞(说实在我们几个同党根本就不会跳,只是乱疯罢了)。这时,我们大家可以随意吃东西。不一会儿,我准备的食物全吃完了。(让我老妈知道,一定会说我们是几只纯种猪)。接着,我们来到阳台上玩一会儿溜冰(这可不是真正的溜冰,只是在平地上施一些肥皂水,光着脚丫在上面瞎溜)。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被推倒了,就要在水里坐1分钟。到了最后,大家个个都成了红屁股猴(水是红的)。没法子,为了不让老妈骂,又拿来了吹风吹吹各自的屁股。可怎么也吹不干。所以,只好个个都把裤子放到取暖机上,这下子可好了,一个个都从红屁股猴变成了光屁股猴。接着,大家又坐在了地毯上,玩起了小时候常玩的“过家家”和“阔太太”的游戏(看上去可能有一些幼稚,可我就喜欢儿时的那些低水平的游戏)。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大家都累了,为了肚子得下楼去买方便面,可是谁也不愿去,实在太累了。僵持了一会儿,还是我去了。回到家的时候,我见到一件最怕的东西——鬼。我被吓得昏倒在地(老实说,我知道是她们几个,为了报仇,我急中生智昏倒在地上)。这下可把她俩吓坏了,把我放在床上用手在我身上摸来摸去。忽然,我“啊”的叫了一声,把她俩给吓坏了,好长时间,她们才回过神来。接着,我们又疯狂地吃了午餐。下午,大家又开始排球战(事实上不是排球,只是气球,要是真球还不打死人?)不知不觉到了4点,同党都回家了,只留下我一个人收拾(说起来,她们几个也真不够义气)。算了,我也不收拾了,大不了被那个唠唠叨叨好似老太婆的老妈说几句,再怎么说也不能委屈自己。

果然,没让我猜错,我那个老妈唠叨了几句,还是帮我收拾了,虽然听了几句唠叨,不过快乐、疯狂了一天也不错,我真希望天天能这样。

小作者乘独自在家的机会,邀来了一帮小伙伴疯玩了一天,把家里搞得乱成一团,虽免不了挨老妈的批评,但体验到的却是十分快乐:“真希望天天能这样”。这就写出了儿童爱玩、贪玩的天性,似乎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是他们的强项。大人也许会气得发疯,但他们却乐得发疯而毫无恶意。个性化的真感受跃然纸上。

2、从“细”处生发感受

细处可以是细微之物,也可以是细小之事,正是这样的细处、细节,才可以使儿童把自己获得的感受具体化,从而提高了可信度和感召力,使感受更具有独特的个性,下面这篇习作也是写“独自在家”,获得的感受却不是“快乐”,而是“尴尬”。

独自在家(庞博·六年级)

“砰”,门关上了,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放寒假的我终于自由啦!我走到书桌边,看到这本记了十几种寒假作业的记录本,心里烦透了!放假了,趁老爸老妈不在,何不轻松轻松,看看电视?

本来看看电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不知为什么,爸妈对电视就这么反感,下令“寒假期间没有他们的批准,决不准看电视。父母大人的圣旨谁敢违抗?不过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他们都不在,我偷偷看,这谁晓得呢?我不禁为自己想出这么条妙计感到高兴。

我把凳子摆到窗旁,打开电视,把电视机罩子放到一半。等我做好周全的安排后,就甜滋滋地看起电视来。我自认为这样的装备是再好不过啦,听到一点响动,我只要把头往窗外一探,就晓得爸妈有没有回来。要是他们回来,我只需关了电视机,放下罩子就不会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本以为这样看就可以安心,没想到窗外老是传来响动,我老是得把头向窗外探,这一次两次倒还好,次数多了,我的脖子也扭酸了,看了半天,电视里放些啥也不知道,而且还心惊肉跳,生怕放过了那一个人恰巧就是爸爸或是妈妈。

忙了一阵,我心想,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总不能老这么探来探去吧,反正爸妈要5点钟才下班,现在他们一定不会提早回来的,还是不要作贼心虚、自欺欺人的好。

正看得起劲,突然门铃响了,传来了爸爸的声音:“庞二,今天我特地早点回来陪你玩!”什么?天哪,老爸早不回晚不回,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回来呀!虽然是数九寒天,可我身上着实出了一身冷汗,慌慌张张地关上电视机。没想到一着急,遥控器从手上掉了下来,“啪”地砸在地上,哎,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门外老爸又喊了:“庞博呀,你快点开门啦!“哎??哎??来??这就来了!”我说话也变得结巴起来,总算一切都安排好,我长长松了口气,才去开门,老爸早在门外等着急了,看到我一脸慌张样,又看到没罩好的电视机罩,严肃地责问道:“你是不是看电视了?”我傻了眼,哎,又得吃“竹笋炒肉”了??

小作者独自在家时最想做的

爸逮了个正着。由于习作把感受写得很具体,可谓一波三折,曲尽其妙,当然也使这篇作文没有患一般化的通病,而具有了个性化的特点。

3、从“深”处开掘感受

感受不仅要真、要细、还要有深度。肤浅的体验印象不深,认识只是浮光掠影,甚至可能只是有“体”(经历)无“验”(感悟);深刻的体验,会让人一辈子难忘,会更具有独特性,下面这篇习作还是写“独自在家”,但获得的体验却是“害怕”。

独自在家(蒋小捷·四年级)

爸爸妈妈这几天很忙,我只得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看门,今天,爸爸妈妈又出去了。

虽然我已经长大了,但是一个人在家总会有些害怕。爸爸妈妈出去没多久,我便全身哆嗦起来。“蒋小捷,别害怕??”我不停地安慰自己。过了一会儿,我见没什么情况,那紧张害怕的心又回到了原位。可另一个问题——寂寞又降临了。我拿起遥控器一摁,只听“嗒,嗒”几声,我又与自己的“老朋友”电视节目重逢了。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晚间新闻。正在这时,“金华警方顺利捕获了两名歹徒”的头条新闻,又使我那放松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本来就够担心害怕了,“冬冬”两声响,又来了个“火上浇油”。那时,我两手紧抓裤子,全身仿佛像触了电一样不停地哆嗦,头上冒出了几颗小汗珠。我双目扫视四周,门原位不动,窗也安然无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有鬼!小偷有穿墙术??一串串疑问冒了出来。正当我思索时,我熟悉的“冬冬”声,又在我耳边响起,喔!原来是楼上的脚步声,我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妈妈就回来了。

一个人在家的感觉是寂寞的,担心的,害怕的。但,其实什么也没发生,只是自己吓自己。啊,这全是“胆小”惹的祸,看来,在生活中,做一个自信、勇敢的人有多么重要!

小作者不仅细腻地写出了独自在家所遭遇的种种害怕,更可贵的是由此获得了感受“只是自己吓自己”“全是‘胆小’惹的祸”,并因此感到生活中做一个自信、勇敢的人有多么重要。正是这种深刻感受,不仅令小作者难忘,而且也使习作更有了个性化特征。

(二)尊重儿童思维过程的个性化方式

美国有一所初级小学,走廊里陈列着一幅很趣的画,那是一个由孩子的脚印组合而成的画面。每当有来宾参观学校时,校长总是很自豪地向来宾介绍说,这是一个学生在脚上涂了油彩,用力踩出来的。他认为这个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一般,创造力不可估量,就把画郑重地陈列在这里,旨在创导一种创造精神,鼓励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思维在作文的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要作用,甚至我们可以把作文看成思维的直接果实。因此,我们能够关注和爱护儿童的个性化思维方式,就会十分有益于提高作文的个性化品质。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去关爱、培养儿童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呢?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宽容思维的多样化。

同样是写春天,同学们可能都会写春天的美好与可爱。如武汉市新洲区某小学4月底组织春游,语文老师布置一道以“春天”为题的作文。全班61名学生的作文大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和风细雨、花红柳绿。惟有王聪(化名)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孳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

王聪的作文交上去后,挨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点名地对着全班同学说“有的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

这个“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展开了一场颇为热烈的讨论。王聪对春天有独特的感受和看法,他说了实话,他究竞错在哪里呢???

不少专家、教师和家长在关于王聪的作文的讨论中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认为王聪同学是位有创新精神、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学生的,他的思维方式是有个性化特点的。目前的教育体制,缺少的就是培养像王聪这样思维方式的孩子。老师出道题,再指导按怎样的思路写,让全班同学依葫芦画瓢,千篇一律,千人一腔,既没有个性,更不敢创新,这决不是一个怎样作文的问题,更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造就在未来时代有竞争能力的创新一代的大问题。(参见2002年6月26日《中华读书报》)

思维的多样性表现在思维的多角度、多层次。如果说王聪认为“春天并不好”是一种反向思维的话,那么赞颂春天的美好与可爱,便是正向思维,有一位小朋友的习作认为春天的美好是冬天给的;春天的和煦是因为有了严冬寒冷的对比;春天的万物复苏是因为有了严冬的积蓄准备;春天的青枝绿叶,不能忘了是严冬收拾了所有的枯枝败叶;春天的万紫千红,是因为严冬贮存了充足的养分??于是在我们享受春色美好的时候不应当忘了严冬的默默奉献。这可以说是侧向思维,思维就是以这样的多样性为作文的个性化开拓了宽阔的天地。

应当让学生敢于在作文中来点“邪”的,而且能够宽容学生在作文中来点“邪”的,无疑可以使“儿童作文”具有更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三)、尊重儿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是作文表达和交际的工具。作文的个性化首先便是语言能不能体现个性特征。“儿童作文”的个性化语言应该是脱离了大众化、雷同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不仅都具有儿童的特征,而且具有儿童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

但是,传统作文教学的严重弊端之一,便是对儿童语言个性化的消解。目前的作文中,学生原来真实的语言表达被掩盖着,表现更多的是公共语言或成人化的语言。曾经在某报举办的儿童童话比赛中,所来稿件大多有成人过分修改的痕迹,而儿童应有的天真、质拙、自然的语言,以及新奇而大胆的想像,太少了。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回归“儿童作文”话语个性化,首先必须引导儿童敢于用自己的话语自由表达和与人交流。

有一个孩子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的家庭和别人的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父母的脾气都特别大。吃过晚饭,我要出去散一会儿步,妈妈就瞪着三角眼说:“散什么步,赶紧做作业!”周六晚上,我要求放松一下,看一会儿动画片,爸爸虽勉强同意了,但脸却拉得很长,像一张多皱的驴脸。果然,在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冷不丁地听到他们的一声吼:“把声音调小点!”吓了我一跳。看电视的兴趣便一下子消失了,就干脆关掉电视做功课。但功课也做不下去了,就抠鼻屎,一团一团地抹在桌角上??

看了这个孩子的的作文,我感到极不是滋味。一个12岁的孩子,有自己的评价能力了,但碍于父母的情面,他不愿意直接地表达,却悄悄地给家长画像,均是很讨厌的形象。少年的心已开始与家长有隔膜、相疏离了。意味着,亲情已开始失落。如此下去,或许能培养出一个才子,却多半是个“逆子”。家长所收获的,便多半是一颗涩果或苦果。

确实,读读孩子在日记中的许多写父母脾气、尊容的那些话语,如“瞪着三角眼”、“脸却拉得很长,像一张多皱的驴脸”、“一声吼”等等,难免要为“可怜天下父母心”与“可恶天下父母脸”的不协调而伤心;但是再想想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心里的委屈,反思这样的真善美目标教育方法,又觉得孩子能写出真心话,又是多么难能可贵。

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儿童个性化的语言以其真诚而体现出难得的价值。即使有些话有点儿过头或有一些不妥,也应当得到老师、家长宽容和尊重。

(四)、宽容儿童作文结构的个性化格局

“儿童作文”的个性化也体现在作文结构布局方面的自由、新颖,淡化体裁和不拘一格。

传统的小学生作文结构,总是偏重于单一的线型结构。也就是千篇一律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当然,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方法,没有什么不对。但如果只是僵化地应用这种格局来表达,事无巨细,一律平铺直叙交待事情始末;或不见个性全是四平八稳叙述发展过程。这样的单一结构,同样会束缚自由思想,淡化了表达个性,显然是不可取的。

不妨来读读下面这篇习作:

我这十几年

不知不觉,我长大了。成长中,有喜悦,也有苦恼。苦就苦在??成长的“习题精选”。

1.已知:现在是北京时间22:59,还有高100毫米的试卷等着我去做,可是现在的我,已经累得站不直了,不停地打盹。

求:是去睡觉,还是继续做?

解:去睡吧。不过再想想,如果现在去睡,明天老师会怎样批评我呢?不过,还要再想想,我先是个孩子,然后,才是一个学生嘛!去睡吧,去睡吧!

批阅者:害怕教师的我。

这是一篇“另类”作文。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完全不顾传统文体的约束,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为自由的表达“量身定做”,风趣地以三道题的求证(三个板块)倾诉成长中的得意和烦恼。由此,不能不令我们反思“儿童作文”的个性化与习作结构的内在联系。

在强调作文要放飞心灵、自由表达的今天,直抒胸臆的小学生作文已越来越多,更不宜以文体规范文章的单一结构去束缚学生的思想,扼杀孩子的灵性。《语文课程标准》已不再采用历来《大纲》“小学以学记叙文为主”的提法,强调作文教学“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儿童作文”的形式(包括结构)要为表达的思想服务,为自由表达服务。怎么写决定于怎么想,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大胆地“量身定做”,不宜过分强调单一的文体和僵化的结构,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某些不合适的藩篱一旦打开,“儿童作文”的个性化就会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失去的可能只是一些僵化的规矩和来自传统文体结构的约束,而获得的却是可贵的创造因子和广阔的思想天地,这可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

二、习作评价的个性化---保驾护航

1、用“热情赞扬”代替“苛刻挑剔”

根据数年的经验所得,赞扬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赞扬,尤其是儿童,一句称赞的话语往往会使其无比兴奋。会欣赏,对赞扬者来说是一次提升,受表扬,对被赞扬者亦是一种激励。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生动的语言,一个贴切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这个结尾耐人寻味!”这样的简短的眉批是评语的主角。对于巧妙运用了刚学文章的语言的习作,教师写上“真是聪明的孩子,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学语文的真正目的呀!”对于题材较好的习作,教师写上“这个题材选得好,没有对生活的用心感受,是不可能发现的。老师为你骄傲!”??这样的评语,可以使一个人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实现自我的自信心理需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学性和主动性,引导激励学生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和成功。无疑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从而亲近作文,然后喜欢上习作。

2、用高分激励代替高标准评价

学习成绩的取得,是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求知兴趣的源泉。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因此,无论学生对学习多么冷淡,甚至毫无兴趣,苏霍坶林斯总是让他们以取得成绩入手,开始取得小成绩,然后取得大成绩,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的成绩,从而逐步培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小学作文教学语言训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只要学生作文做到文从句顺,就应该得到认可。文从句顺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

平时作文训练的时候,因为不是选拔考试,作文评改,其目的仍是一种“诱导”,诱导学生写得多,写得好,诱导他们产生兴趣,坚定信心,使他们感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才能在考试和运用时充分发挥和大胆创造。

因此,教师在习作评改时,更多的也是高分激励。只要学生的习作有真情实感,做到文从字顺,叙述清楚,就不深究描写是否细致、语言是否生动,就给高分。高分激励,学生的习作自信心就不断增强,就能够不断的感受到“习作并不难,我会写。”

3、商讨提示,尊重孩子的个性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如在读完一篇学生习作《纸团疑云》后,教师写了这么一句:“你的想象力的确让我惊叹,你的故事是那么曲折生动,那么与众不同。老师有建议,如果文章的结尾去掉,更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你看呢?”作文评语使用商讨性的语气,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容易让人接受,收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更乐意去思考教师的建议,更乐意修改自己的习作。

进入21世纪的新世界,一种创造性的自我意识,正在孕育建构之中。我们应该大胆反思现存的作文教学中过分严格、正规的、不太人性化的规范、要求,使每个孩子的各种潜能得以实现。让我们尊重孩子们作文中的个性化追求,让孩子们收获追求的快乐,对自己充满自信,让习作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