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送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14:23:03 高中作文
送米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送米作文

 

小羊是个孝顺长辈的孩子,只要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一有什么事,小羊准能把事儿做好。

““叮铃铃,叮铃铃”有一天小羊家的电话响了。小羊一把抓起电话,对方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喂,是小羊吗?”

“奶奶,我是小羊,您找我什么事?”

“小羊啊,奶奶家的米吃光了,最近奶奶脚疼,没法去买米,你能不能……”话刚落,小羊便说,“奶奶您别着急,我这就给你送过去。”小羊放下电话,扛起一大袋米,便急匆匆地上路了。由于过急,米袋破了一个小洞洞。米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悄悄地溜了出来,在路边玩耍的小兔见了,向小羊扬着手,对它叫了起来:“小羊你的米袋破了,米掉下来了。”小羊说:“没关系,我还要给奶奶送米呢!”说着把手一挥,跑走了。小羊跑呀,跑呀,碰上了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小鸟时而侧着飞,时而斜着飞,时而还来了一个俯冲。小鸟见小羊的袋子破了个洞,摇着翅膀大声地对小羊说:“小羊,小羊,你的米快洒光了。”

“没事儿,奶奶家都要到了,她正等着我给她送米煮饭吃呢,我没时间多说了。”说着便跑走了。

“咚、咚、咚。”小羊调敲响了奶奶家的门,喊着:“奶奶,我是小羊,给您送米来了。”

奶奶一把拉开门,看着小羊,惊奇的问:“小羊,米呢?”小羊看着空空的米袋,脸,“涮”地一下红了。

 

(2014年暑假)

篇一:过桥米线作文500字

过桥米线作文500字

各地都有特产——有桂林粉,有麻辣烫,有桂花糕……应有尽有,但我还是认为云南的过桥米线最好吃。如今随着改革开放,过桥米线也闻名中外了。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书生在云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要过一座桥给这个书生送饭。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就炖了只鸡放进土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米线给丈夫吃,书生吃后赞不绝口。因为妻子每天送饭都要从南湖的桥上过,所以书生把这种美味食物取名为“过桥米线”。

是什么使人们百吃不厌呢?首先,过桥米线的汤说起。过桥米线的汤是由鸡肉、猪肉、猪骨头……熬成的味道鲜美、汤汁鲜甜,在熬完汤时在加上菊花、豆坨、葱花……喝一口足以陶醉在这鲜美的汤汁中,让人回味无穷。这鸡汤好似一层膜把米线、汤和肉盖在下面为保温作用。

“啊!真好吃。”我大叫起来。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到嘴里的米线香香的,让人吃地入了迷,吃了

篇二:作文教学从生活中找米

作文教学因真实而精彩

——《从生活中找“米”》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曹美莉评析:张永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生:我觉得“米”还可以是我们的内心感受或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感悟。例如:我们现在正处于青春期,有时侯,我感到很烦恼,我就把自己的心里感受和自己的思索写在日记本上。

师:从大家举的例子来看,我们同学对加引号的“米”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米”就是指写作材料,概括说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或者说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和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内容。

点评:对于什么是写作材料,学生是熟悉的,但体验未必深刻,他们往往难以与自己的写作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在这里试图通过让学生举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强化这种意识——生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师:“米”来自生活,怎样才能从生活中找到“米”呢?下面请大家来看看班上一些同学写的日记,并思考:这几位小作者找了哪些“米”?他们又是怎样发现这些“米”的?

(学生看教师从学生日记摘录来的文字)

师:下面请几位小作者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米”的?触动你写下这些文字的原因又是什么?

生:校园的风景真的太美了,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不由自主地把它写了下来。我在写之前,仔细观察了景物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我觉得观察景物不仅用眼睛,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

师:你说得真好,要把景写好,光靠观察是不够的,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融入自己的感情。

生:我起初是被丝瓜藤的绿油油的颜色所吸引,后来我看到前几天被我从茄树枝上拨开的丝瓜藤又爬到茄树枝上去了,我突然觉得丝瓜藤有种不怕困难不放弃的精神,再联系自己的学习,我对丝瓜藤产生了敬意,就写了这篇日记。

师:只要我们多留心,生活中极平凡的植物也能给我们启示,成为我们写作中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材料。

生:我在这篇日记里写的是一只被轧死的小猫,这是我在马路上看到的悲惨的一幕。我之所以写这篇日记,是因为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觉得小猫虽然不是高等动物,但它也有生命,也值得我们去爱护。

师:只要我们对接触到的景、物、事、人深入思考,就能挖掘“米”的深刻内涵,写出一些有深度的好文章。确实,有时写作材料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但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这些材料,用自己敏感的心灵去感受、思考这些材料。

生:一次小测验,我考了一个很差的分数,心里特别难受,就想到了向日记本倾诉,于是把自己的情绪波动过程记了下来,写完之后,我觉得心里好受多了,人

也变得自信了。我觉得写好一篇文章并不难,只要我们多留心,多思考,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就行了。

生:我写的这篇日记是我在看了《肖邦》这本书后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我从肖邦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看一些课外书,增长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师:刚才大家看了日记,又听了几位小作者的发言,我相信你们对“怎样才能从生活中找到?米?”这个问题已有了自己的感想,谁能说说呢?

生:要多观察。例如写劳动场面,我常常写不好,刚才我读了一位同学写的关于劳动场面的日记,我明白了只有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才能写好。

生:除了多留心、多观察之外,我们还要多思考、多感悟,想想事情中所蕴涵的道理,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生:刚才读的一些日记材料,我也经历过或遇到过,但我没想到要写下来。所以,以后我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把一些事情记下来,积累写作材料。

师:要从生活中找到“米”,需要我们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教师板书)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确实,生活中的“米”很多,但我们一些同学往往不去关注生活,不去思考生活,不善于积累生活,错过了许多好的写作素材。其实,只有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米”真是丰富多彩,就在我们身边。

点评:以学生自己的日记为载体,让学生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运思成文的过程,尽管都是些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都流露出学生纯洁、向善的真实情感,再一次点出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并以教师的适时指导,触发其他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关照和体察,引起共鸣。这种情境体验的再现,因有真实情感的介入,往往会带来其他学生将心比心和设身处地的情感熏染,影响是深刻的,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师:老师现在给你们一个话题:“亲情”,你们会选哪些“米”下锅呢?老师也从生活中选了“米”,把它写了下来。下面读给大家听听。

10月21日的晚上,父亲打来了电话:“明天你能回家一趟吗?”我的心不禁一阵莫名的颤动:父亲可从来不这样说话的呀,难道家里出了什么事?

“你妈这两天心里难过。她误用除草剂把油菜全打死了,刚把一亩多的桑树拔掉,没想到今年的蚕茧价钱比去年贵了两倍……”听着父亲的诉说,我鼻子一酸,眼泪簌簌往下流。蓦然,我感到父母真的老了。虽然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但心灵的孤寂我又知几分呢?去年祖父祖母相继去世,已经让父母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伤感,眼前的辛苦劳作又付诸东流,这怎能不让他们难过呢?姊妹四个,我离父母最近,得到父母的关爱最多,但对父母的关心却最少。

远在福建的妹妹每星期

都要打一个电话跟父母嘘寒问暖,而离父母只有七八里的我却很少主动给他们打电话,即使回家也不过吃顿饭而已,从没想到要与他们聊聊天,把温暖送进他们寂寞的心怀。我真为自己的疏忽和迟钝感到羞愧,但欣喜的是父亲的这个电话让我顿然醒悟,让我切切实实走进父母的生活,走进父母的心里。

点评:教师下水文文笔流畅,感情真挚,加之教师自身声情并茂的朗读,无疑使学生对什么是“米”、怎样找到生活中的“米”有了一个更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文章里面那浓浓的亲情对学生也是一次情感的激活。

师:老师的文章,有没有打动了你?谁来说说?

生:听了老师的文章,让我懂得了父母心中也有很多柔弱的地方,父母也需要子女爱的抚慰。

生:我常常不去留意和关心父母的感受,我只顾及到自己,老师您的文章让我这个做女儿真惭愧。

生:您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乡下的奶奶,我也好久没有去看她了,不知她现在好吗?

生:老师接到父亲的电话后自责、愧疚的语言感动了我,因为字里行间流露了老师的真情实感。

生:老师能够说出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这让我很感动。

师:老师在文章里选的“米”是什么?

生:父亲的一个电话。

师:“父亲的一个电话”,这可以说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震撼了老师的心灵,让老师感悟到了人间最美的亲情不仅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还应该包括子女对父母的关爱。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这样的生活细节曾深深打动了你。下面就请你们也来写写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亲情故事。

点评:教师的这一追问问得好,不仅让学生对“米”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打开了学生思想情感的潮水。从学生的情绪看,应该说学生此时已进入“愤悱”状态,有一吐为快的冲动。

(老师投影写作提示)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触动我们心灵的往往就是一些生活细节。亲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叮咛、一句安慰、一声鼓励等等,常常让人心动、令人回味。你感受到了这些充满爱的细节了吗?请你选择一个生活细节写写看。

(学生写作)

师:谁来读读你写的文章?

生:每天早晨,当我踏着朝霞离开家门上学时,奶奶总会倚在门边,用充满关切的语调对我说一声:“骑车要小心啊。”然后她用慈爱的眼神目送着我渐渐消失的背影。这时候,我却总是不以为然,心想:我天天去上学,骑车没半点差错,你可真烦呐!直到有一天,奶奶去了亲戚家,我耳边的“唠叨”没有了,我却没半点庆幸,反而心里空荡荡的,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我终于醒悟了,少的不正是亲人的关爱吗?亲人的关爱,一旦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你生活中前进的动力。同学们,珍惜亲人对我们的爱吧!

生:每当早晨上学,母亲都会说:“孩子,路上小心点,学习要用功。”我总是不以为然,漫不经心地说一句:“知道了,放心吧!”直到有一天,我无意转头看了一下母亲,我突然发现母亲的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苍老,眼中的泪水像是要往外涌,可是又忍住了。我望着母亲,不由自主地停下车,在母亲温暖的怀里默默地哭泣。

生:一次,我被一件事耽误了吃饭时间,眼看快要迟到了,我就盛了一小口饭,胡乱地扒了几口,便夺门而出。下午放学,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在路上走着,又冷又饿,正在埋怨的时候,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个人影,是父亲,我奔到父亲面前。父亲一边帮我穿上毛衣,一边关切地说:“孩子,饿了吧,快把你妈妈烙的烧饼吃了。”父亲从怀里掏出暖烘烘的烧饼往我嘴里送,而他的双手冻得通红。这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父亲用他那双大手在我头顶上摸了一摸,笑着说:“傻孩子,快吃吧,烧饼凉了就不好吃了。”

生:从早上睁开眼起,妈妈的唠叨便整天在我的耳边萦绕。当我穿衣时,妈妈唠叨:“穿暖点,小心冻着。”我便想:妈妈真罗嗦,我这么大了,穿衣还要你说吗?当我上学去时,妈妈唠叨:“路上车多,骑车小心一点。”我这时又想:妈妈真烦,你不知道我的驾车技术是一流的吗?晚上放学回到家,妈妈唠叨:“作业快点做,要认真。”我暗笑,妈妈,你累不累,我已经是初中生了,做作业还需要你提醒吗?妈妈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唠叨,日子久了,我便对妈妈的唠叨产生了一种厌恶感。今天,我终于明白:妈妈的唠叨是一种叮咛,是一种关怀,失去了这样的叮咛,我便失去了一份温暖、一份亲情。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能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写亲情,而且写得很感人。老师想对你们说:“我们不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还得善于感动,学会感恩。以感恩的心情看待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乃至一个眼神,以满含幸福的情怀去写平常的事情,文章就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点评:学生的精彩表达朴实而真诚,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事、平常事这些常常为学生忽略的“米”也开始进入了学生的视野,并倾泻于笔端。这是教师以情动人,循循善诱的可喜结果。

师总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便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我们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只要我们睁大眼睛去关注生活,敞开胸怀去拥抱生活,用鲜活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勤于劳作的笔去积累生活,我

下页

篇三:如何为作文找“米”

如何为作文找“米”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但现阶段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却不容乐观。综观许多学生的习作,事例常大同小异,人物常千人一面,语言也常以空话套话居多。俗话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学生的写作比作一锅饭的话,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积累就是作为原料的米。米从何来?我的做法是:立足课本,找到课本与生活的联系点,用巧妙的提问,适当的材料补充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反思,帮他们找到下锅的米。

一、从作者的经历中找“米”。

有些课文的作者经历丰富,充满传奇色彩。他们的经历就可作为学生感受生活、品鉴人生的一个蓝本;且了解他们的为人对提高学生对其作品的兴趣、增加阅读量、更好地促进写作均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例如:《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身患盲聋哑三项残疾,却熟练掌握英语和四门外语,顺利从哈佛毕业,这简直就是世界奇迹!我组织学生阅读《我的老师》和《假如上天给我三天光明》,赏析经典章节,做摘录笔记,写读后感。又组织学生去特殊学校进行慰问,亲身接触残疾孩子,感受他们的坚强。之后的习作他们表现了心灵受到的震撼。

像这样引发学生强烈了解欲望的还有很多。《华南虎》作者牛汉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对那个年代的学者的经历的了解使学生对《老王》和《紫藤萝瀑布》的主题解读变得轻松了许多;《丑小鸭》的作

者安徒生和《我的信念》的作者玛丽居里,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都在传记中得到了印证。当有报道称调查某些学校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答案基本上是娱乐明星时,我很庆幸看到我的学生眼中的名人不那么单调和肤浅。在这一点上,对课本的延伸阅读帮了大忙。

2、从课文内容找“米”。

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只要精心点拨,就能触动他们的记忆,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有些课文是长篇的节选,窥一斑而知全豹,几个人物的了解往往也能引发他们对整本书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

前者以《绿色蝈蝈》为例。法布尔用亲切的语言、详细的描述再现了蝈蝈趣味横生的生活场景。很多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宠物、小伙伴,只是未曾留心观察过它的生活习惯,和它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学课文时,我启发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角度,并用同样的语言风格把自己小伙伴的情况介绍出来。令人惊喜的是,每篇习作都能言之有物,兴趣盎然。适合此种“感同身受”教学法的还有《

表达,这样的安排既促使学生熟悉了小说的内容,又在写作技巧上得到了训练。我用同样的方法教《杨修之死》《香菱学诗》《范进中举》等课文,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向时代传媒借“米”。

现代媒体的普及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但思维的严谨却要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得到加强。我在课堂上打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收集时代热点和新闻人物,每节课抽出5分钟,轮流进行分享和点评。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认识了用脚弹琴的坚强残疾人刘伟,站着上北大的保安甘相伟,自学成故宫讲解员的修鞋嫂朱桂栀,还认识了一大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他们的故事荡涤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也认识了神十飞天的三大主角,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大力反腐倡廉和提倡节俭的习主席,他们的志向和胸怀激励着我们大步向前。

这项活动让学生认识了很多的新闻面孔,了解了很多的新闻真相,而点评的环节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对事例中心的把握能力,为写作议论文打下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总而言之,而日常教学中,只有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帮学生找到作文的米,并逐步养成自觉找米的习惯,学生的作文才能进一步达到内容充实与个性化的要求,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才能变成可以实现的目标。

篇四:小学作文:米老鼠得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

米老鼠得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

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动物们都向米老鼠的家走去.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今天是那位迪斯尼元老级人物米老鼠诞辰75周年啊!动物们为了给米老鼠过生日特地在大象的店里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做生日礼物.米老鼠看了十分高兴,十分感谢它们.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只风扉全世界的老鼠得到伙伴们送给它天文望远镜后的生活吧!米老鼠拿到了天文望远镜后十分高兴.米老鼠想:如果我要是能把外星的活动观察好的话,那我就是位"天文学家"了.米老鼠为了满足自己的理想,就每天通宵达旦的从望远镜里监视那些机灵而又可爱的星星,看看它们有没有偏离镜头.如果稍有疏忽,星星的倩影就会走样.后来,米老鼠懂得了许多天文知识.他把他知道的天文知识都讲给了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听.让它们知道更多的天文知识.

从此以后,米老鼠天天观察星相,又发表了外星有生物一理论.所以现在森林里人人都说米老鼠是伟大的"天文学家".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