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要求:详细,加入自己的见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3:44:44

恩格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要求:详细,加入自己的见解

恩格斯对康德自在之物的批判有效吗?
王文虎
在康德的学说中,物自体首先是指认识中的感性材料的来源.这是一个问题,但是答案是三个不可知,可谓“一问三不知”.第一个不可知是从客观的角度讲的.物自体就是剌激感官的对象,即物之在其本身,我们可以说它是本体.康德从来不怀疑剌激感官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强调这个客观对象是不可知的.所谓不可知是说物自体属于超越经验的彼岸,为认识所不能达到.第二个不可知是从从主观方面讲的.物自体还指先验演绎中的与对象相对立的“先验自我”,它是认识形式的基础,但是同样的,它也是认识所不能达到的,因而是不可知的.第三个不可知是先验对象与先验自我的关系.由于康德容许了两个物自体,因而必然引出一个问题:二者是否有个共同的基础,比方说上帝?他的回答同样是不可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涅说,康德让上帝倒在了血泊之中.以上三个方面,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物自体这个概念是与现象这个概念相对而言的.他曾说,现象不是物自体,它们只是表象,反过来有它们的对象,而这则不能为我们所直观.与现象相对立的非直观对象,就是共相所表达的内容,难怪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曾把物自体与柏拉图的“相”相比拟,是知“物自体”即为“共相”.
在哲学史上,哲学家对康德的批判是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方面进行的.恩格斯对康德的批判就是从这个方面进行的,他使康德哲学走向唯物主义.他非常机智,一是利用了康德哲学的自相矛盾之处,二是将康德的物自体理解为“现象背后的没有感觉的物体”.
大家知道,在康德哲学中,因果范畴是知性的,它只适合于现象界.但是在论述现象与物自体的关系时,他使用了因果范畴,将现象视作果,将物自休视为因.这其实是非法的.恩格斯抓着了康德对因果范畴的非法使用,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如果我们在工业或实验中将某物(现象)按它自己所产生的条件再现了出来,那不就证明原因是可知的吗?这种机智的批判,虽然利用了康德的弱点,但并不能驳倒康德:因为因果范畴属于现象界的,而它不能使用在物之在其本身.
恩格斯说:
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它的产生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植物和动物身体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有机化学将它们一一制造出来之前,一直是这种‘自在之物’,当有机化学开始把它们制造出来是,‘自在之物’就变成为我之物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17)
在这个实验批判中,是恩格斯将知性范畴运用到了超验领域,因而是无效的.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批判中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即把康德的自在之物理解为感觉对象.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并不是感觉的对象,不是时与空内的现象,而是现象背后的物自体,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就是“共相”这个范畴所要表达的内容.恩格斯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说,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不可捉摸的.物自体不可捉摸,但是不可捉摸的并不就是物自体.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以变得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不是共相.因为通过照妖镜等手段,我们还是能让它“原形毕露”.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也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装置来显示它们,共相可不一样啦,你怎么也无法让它们被我们感觉到,原因很是简单:它本来就不是感觉的对象,是超感觉的.在对康德进行批判的时候,恩格斯转移了话题,将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当作“躲藏在一种现象背后的没有被认识的感觉事物”,“植物和动物身体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有机化学将它们一一制造出来之前,一直是这种‘自在之物’”这句话就是明证.因此,康德的“共相”在恩格斯的批判中变成了一种“殊相”.很显然,实践制造事物是相对于可感觉的事物而言的,它可以制造出“植物和动物身体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但是在这些物质的背后还是共相,只要有思维就永远有共相.实践是无法制造出“共相”的,我们可以制造出具体的肉鸡,但就制造不出“鸡”来.
本文来自: 随州论坛(www.szbbs.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szbbs.org/viewthread.php?tid=45469

在康德哲学中,因果范畴是知性的,它只适合于现象界。但是在论述现象与物自体的关系时,他使用了因果范畴,将现象视作果,将物自休视为因。这其实是非法的。恩格斯抓着了康德对因果范畴的非法使用,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如果我们在工业或实验中将某物(现象)按它自己所产生的条件再现了出来,那不就证明原因是可知的吗?这种机智的批判,虽然利用了康德的弱点,但并不能驳倒康德:因为因果范畴属于现象界的,而它不能使用在物之在...

全部展开

在康德哲学中,因果范畴是知性的,它只适合于现象界。但是在论述现象与物自体的关系时,他使用了因果范畴,将现象视作果,将物自休视为因。这其实是非法的。恩格斯抓着了康德对因果范畴的非法使用,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如果我们在工业或实验中将某物(现象)按它自己所产生的条件再现了出来,那不就证明原因是可知的吗?这种机智的批判,虽然利用了康德的弱点,但并不能驳倒康德:因为因果范畴属于现象界的,而它不能使用在物之在其本身。
恩格斯说:
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它的产生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植物和动物身体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有机化学将它们一一制造出来之前,一直是这种‘自在之物’,当有机化学开始把它们制造出来是,‘自在之物’就变成为我之物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17)
在这个实验批判中,是恩格斯将知性范畴运用到了超验领域,因而是无效的。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批判中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即把康德的自在之物理解为感觉对象。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并不是感觉的对象,不是时与空内的现象,而是现象背后的物自体,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就是“共相”这个范畴所要表达的内容。恩格斯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说,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不可捉摸的。物自体不可捉摸,但是不可捉摸的并不就是物自体。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以变得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不是共相。因为通过照妖镜等手段,我们还是能让它“原形毕露”。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也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装置来显示它们,共相可不一样啦,你怎么也无法让它们被我们感觉到,原因很是简单:它本来就不是感觉的对象,是超感觉的。在对康德进行批判的时候,恩格斯转移了话题,将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当作“躲藏在一种现象背后的没有被认识的感觉事物”,“植物和动物身体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有机化学将它们一一制造出来之前,一直是这种‘自在之物’”这句话就是明证。因此,康德的“共相”在恩格斯的批判中变成了一种“殊相”。很显然,实践制造事物是相对于可感觉的事物而言的,它可以制造出“植物和动物身体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但是在这些物质的背后还是共相,只要有思维就永远有共相。实践是无法制造出“共相”的,我们可以制造出具体的肉鸡,但就制造不出“鸡”来.

收起

恩格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要求:详细,加入自己的见解 康德哲学对时代的批判的体现 简述 康德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简述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809099170 到底批判哲学是什么康德的批判哲学是什么,是干什么的?难道就是不停地批判一切吗? 请详细介绍康德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批判继承和超越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 《费论》中恩格斯是如何阐述马克思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的?简要论述 请达人帮帮忙 是否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思考 康德哲学中对理性批判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存在何种自身缺陷?最好直白点, 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称为“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的含义? 如何理解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把握和理解对康德哲学的理解,并说明你对康德哲学的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辨证论思… 10 休谟,卢梭哲学对康德哲学的影响! 如何理解康德《判断力批判》“桥梁”的作用康德的三个“批判”构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其中《纯理性批判》探究作为认识论的“自然”,《实践理性批判》探究作为伦理学的“道德”,而 康德 纯粹理性康德讲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说是他同意这种用纯粹的理性观点来批判,还是对用这个观点批判来进行批判?初读康德的巨著, 康德哲学中,判断力批判怎么把第一和第二批判哲学联系起来啊?还是搞不懂.能不能详细点说明,最好有康德哲学中,判断力批判怎么把第一和第二批判哲学联系起来啊?还是搞不懂.能不能详细点 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唯心主义批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