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小的地方也要有 最好是自己总结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9:30:00

细小的地方也要有 最好是自己总结的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一:侵略与反抗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⑥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颁布《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4、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④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⑤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⑥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1、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欣、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激进派
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三、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
一、创建过程
(一)**“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条件.
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3.**“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意**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八大”(1956)
(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4.**“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武装斗争
(一)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与国民党实行政治合作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
3.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发扬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二)军队建设
1.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4.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6.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7.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
8.新中国成立后,对军队进行整编,成立多兵种合成部队.
9.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
10.进入新时期后,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
(三)军事路线和方针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①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②红军四次反围剿采取的是运动战.
2.抗日战争时期: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反“扫荡”中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灵活战术.
3.解放战争时期:①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②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了“蘑菇”战术.③1947年,人民解放军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以中原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反攻;④1948年解放军实行战略决战,且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⑤1949年渡江战役后,继续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四)重大战事
1.五次反“围剿”:1930年至1934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1940年,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5.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1947年,歼灭国民党军队3万余人,粉碎了对陕北解放区重点进攻.
6.孟良崮战役:1947年,全歼国民党军队整编七十四师,粉碎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8.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人数在数量上取得了优势.
9.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5万多人,是近代以来歼敌数量最多的,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0.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2万多人,解放了华北全境.
11.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23日,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
四、探 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会议:**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人歧途.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1.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倡导建立革命统一路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2.1927年大革命失败.**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3.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始走向成熟.
5.1958年党中央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场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60年党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6.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五、党的建设
(一)思想建设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1945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5)1945年**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51年开展三反运动,纯洁了干部队,抵制了腐朽思想的侵蚀
(2)1957年开展整风运动,把反官僚主义放在第一位.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4)1992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5)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作风建设
1.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3.1951年**中央决定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国家高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堕落成大贪污犯被处决.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1957年**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理论建设
中国共产党先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实践中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领导民主革命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思想.
①请指出这一光辉思想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②指出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什么?概述这一理论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这一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形成.内容是:在党的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③指出**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对邓小平理论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会议有哪些?
原因: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对世界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认识、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会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思想、1982年十二大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并提出三步走战略、19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六、农民问题
1、土地革命时期(见《中国历史》第四册P14)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以“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路线的土地革命.
2、解放战争时期(见《中国历史》第四册P79)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建国初期(见《中国历史》第四册P108)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见《中国历史》第四册P117)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见《中国历史》第四册P123)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6、文化大革命时期(见《中国历史》第四册P131)
由于过分强调以“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后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7、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见《中国历史》第四册P134)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
七、统一战线
(1)革命统一战线
①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破裂: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背景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目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③过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作用: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3)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