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一个禾,右上一个尤,右下一个山,什么字?怎么读?如题,还有,这个字加上一个绍,组成的人名是什么?人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08:16:26

左边一个禾,右上一个尤,右下一个山,什么字?怎么读?
如题,
还有,这个字加上一个绍,组成的人名是什么?
人的简介?

嵇 jī
嵇康:
嵇康(223——262年或者224——263年)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而《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
据说古琴曲《孤馆遇神》和《广陵散》为嵇康所传,但其来历却一直是个千古之迷.
最近陕西潼关隋朝皇家大墓中出土文物中有葛洪遗书,对《广陵散》的出处有说法.
《嵇中散孤馆遇神》 东晋 葛洪
“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
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至女巫之墓,墓与屋相连,人与鬼同居,乃叹曰:“阴阳两界,实一墙之隔耳”.遂夜宿仙台,见月光泻泻,清风徐徐,碧波荡荡,仙岛渺渺,天台巍巍,星汉迢迢.赞曰: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忽闻谷中琴声幽幽,玄乐绵绵.寻声觅去,至一茅舍.屏息静听,恐乱仙音也.曲终,一清丽女子开门曰:“先生光临寒舍,不胜荣幸.请入内稍坐”.康喜遇知音,欣然入室.备茶对坐,方知是谷中女巫.虽人鬼殊途,竟一见如故,彻夜长谈.或论天地自然生死轮回之法,或证诗词音律琴棋书画之妙.谈至兴浓,康曰“敢问神女所弹何曲?”神巫曰:“情之所至,信手而弹耳,无名之曲”.康请教再三,始授之,今《孤馆遇神》是也.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二曲,必择雅静高岗之地,风清月朗之时,深衣鹤氅,盥手焚香,方才弹之.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增补者: 罗浮山人)

亳州嵇康墓卒年考疑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故《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262年,当是依此而定.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又,《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云:“按《晋书·阮籍传》,籍以魏陈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则其生当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山涛传》言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则当生于建安十年,长阮籍四岁.《嵇康传》但云死时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鉴》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则其生当在魏文帝黄初四年,盖小山涛十八岁,小阮籍十四岁,故云“少亚之”.按《通鉴》记嵇康事迹,主要依据《晋书》,但也利用了《三国志》,故抄录了其中“谯郡嵇康”至“尚奇任侠”一段,而《三国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诛,故《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审矣.但《晋书》记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国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庄万寿先生则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即景元三年冬钟会虽任镇西将军,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伐蜀真正开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据《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绝交书》言“前年自河东还,闻……”,则绝交书当作于景元三年.《绝交书》言嵇绍“年八岁”,《晋书》载嵇绍“十岁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论,自作《绝交书》至嵇康被害间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时间差,若持景元三年则嵇绍的年龄误差较大.
[编辑本段]生平影响及评价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他为人耿直,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长乐亭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这里不是现成有个吕安的案子吗?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后来家道清贫,常与向秀在树荫下打铁,不为谋生,只是随从自己的意愿.贵公子钟会有才善辨,一日,钟会前来拜访,带来大批官员,嵇康一见这场面就很反感,没理睬他,只是低头干活,钟会呆了良久,怏怏欲离,这时嵇康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立即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就拂袖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嵇康作《风入松》,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嵇康除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这就是其《琴赋》与《声无哀乐论》. 《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 《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闪烁着嵇康对音乐的真知灼见 .
王戎与嵇康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唐张彦远《书法会要》品为草书第二.又善丹青,唐朝时尚有《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http://baike.baidu.com/view/3996.htm

嵇康(223——262年或者224——263年)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

全部展开

嵇康(223——262年或者224——263年)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而《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
你可以再参考下下面网页
http://baike.baidu.com/view/3996.htm

收起

稽 jī
魏晋七贤中的嵇康,出身高贵,关系资源尤为丰富。他是曹操的侄孙女婿,嵇康时代,曹操虽死,但余威还在,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循着这层关系去爬官,那是一张通行证。皈依体制,去过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对于嵇康,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太容易了。但是,嵇康采取了一种“反叛”的姿态,与其他名士一起发动了一场“不合作运动”。不但不当“公务员”,而且连“国营工厂”都不进,只是在洛阳郊外开个“铁匠铺...

全部展开

稽 jī
魏晋七贤中的嵇康,出身高贵,关系资源尤为丰富。他是曹操的侄孙女婿,嵇康时代,曹操虽死,但余威还在,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循着这层关系去爬官,那是一张通行证。皈依体制,去过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对于嵇康,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太容易了。但是,嵇康采取了一种“反叛”的姿态,与其他名士一起发动了一场“不合作运动”。不但不当“公务员”,而且连“国营工厂”都不进,只是在洛阳郊外开个“铁匠铺”,当“个体户”。当“个体户”,本来无所谓,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真是好汉。但嵇康应该明白,在中国当“私营企业主”或者说“个体户”,那是需要保护伞的。人家是没有保护伞都要去找,嵇康却是保护伞主动来保护,他却不要。在洛阳城里当了大官的钟会,带领各个部门的人来给嵇康挂“重点保护”的牌子,来为他“现场办公”,给他优惠政策,他却连睬都不睬。待人家要走,甩出一句冷话:“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大官钟会哼了哼鼻子:“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鲁迅先生说:“嵇阮二人的脾气都很大;阮籍老年时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终都是极坏的。”所谓嵇康“始终都是极坏的”,就是到死都不肯向权贵低头。人家山涛好心好意帮他,所有的关系都给打通,只待征求嵇康意见,就可下发“红头文件”的任命书了,他却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把人家臭骂一顿,而且还宣布“绝交”。如果说与山涛绝交只是个人之间的过节,那么与整个时代唱反调,那就是与组织过不去,胳膊岂能拧得过大腿?当朝主张以尧舜孔孟的“忠孝治天下”,嵇康却一味揭露其“指导思想”的虚伪,常发表不合时宜的时评,这不找死吗?公元262年,当朝觉得消灭思想的最好方法,就是消灭肉体,嵇康于是被押上刑场。在这时候,嵇康依然不认罪,死不悔改,他叫人拿来一把琴,从容地弹起一曲《广陵散》,“曲终,人散”。
像嵇康这样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按常理,他应该教育后代继承自己的“遗志”,传承自己的“衣钵”,发扬光大自己的节操与风骨,让子孙也当个响当当的硬骨头。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嵇康在临刑的前刻,写了一篇《家诫》给10岁小儿嵇绍,教育他千万不要学他的样。其诲语谆谆,洋洋千言,其“精神实质”概括起来就是:不能当硬汉,只能当软蛋。他教嵇绍:领导送人时,不要跟在后面,因为将来领导来给别人穿小鞋时,别人会怀疑是你煽的阴火(这是嵇康吗?嵇康什么时候跟领导在一起?他天天打铁,领导来看他,他睬都不睬,会有机会跟领导一起?);他教嵇绍:公款酒宴,碰到有人争论,不要在旁边看,要走开(这是嵇康吗?嵇康就是嘴巴管不住,经常发表时评,经常与组织唱反调);他教嵇绍:别人劝你喝酒,你即使不愿意喝,也不能拒绝,而是要谦卑客气地端起杯子,一口干(这是嵇康吗?人家叫他去做官,他为什么却坚决拒绝?嵇康碰到这样的事搞“不合作运动”,他教子却要搞“不抵抗运动”,不但不抵抗,而且要接受)……
苏东坡也曾为他与爱妾朝云生的孩子写过一首诗,也是教儿子别走他的覆辙:“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聪明的爹,却希望生一个“哈宝崽”,是真的这么想吗?这里,东坡先生既有对自己儿子的祝福,更多的是自嘲、牢骚。而嵇康不像是发牢骚,似乎是出自内心的、对孩子语重心长的教导。他教育孩子不要再当嵇康第二,要当就当像李莲英之类的人,“李莲英之惟一长处,挥霍应酬,得人欢心。”一言之,就是把自己的头放下,去给人家当屁股坐。嵇康希望儿子阉割“骨气”,去服从统治者,去服务统治者,从而换取安稳的生活,过上幸福的日子,至少不会像他一样被当朝所不容,被砍头。
我并不怀疑,嵇康对自己所坚守的人格有所动摇;我不怀疑,嵇康对自己认定的信仰有所改悔。我相信的是,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大爱,几乎每个父亲,在儿子的幸福面前,都有可能向现实低头,向生活投降,向自己痛恨的丑恶输诚。而他本人呢?不,坚决不!他本人说不,而且坚决说不,却让儿子说是,千万说是,这就是父亲对子女的爱!这里呈现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苍凉气象与割喉滴血的悲壮情怀。
嵇绍果然听了老爸的话,皈依到了体制内,他没了半点“造反”心态,有之,全是一种“忠奴”禀性了。他后来服侍晋惠帝,就是那个听到青蛙叫就问大家“是为公鸣而是为私鸣”史上最傻的皇帝。而他对这个傻瓜皇帝的忠诚与他老爸对司马帝家的反叛一样出名:河间王与成都王起兵叛变,京城告急,晋惠帝与成都王交战于荡阴一带。不料晋兵兵败如山倒,随驾官员们各自保命,卫兵们更是跑的跑、逃的逃。唯有嵇绍,独自护在皇上的身边,用身体挡住了雨一般的流箭,一时间,鲜血泉涌,嵇绍倒在了血泊中,惠帝得救了。
嵇绍肯定是过上了一段好日子的,把主子侍候得好,当然有一杯残羹喝的,但这时候的嵇绍能够不死吗?他在这时若跑了,没战死,主子胜利了,会放过他吗?嵇绍替主子去死,嵇康被主子杀死,这两父子,都是因帝而死,“等死”乎?不,一个是英雄之死,一个是忠奴之死,一个死如泰山,一个死如鸿毛。嵇康没想到吧,在命运不能自主的时代,不但为自己设计的自由与独立之路走不通,为儿子设计的平安而庸常之路也是走不通的。

收起

读ji一声
鹤立鸡群: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与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

全部展开

读ji一声
鹤立鸡群: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与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