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理.概念.含义以及解应用题主要方法和公式 注:{初中阶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7:59:03

定理.概念.含义
以及解应用题主要方法和公式 注:{初中阶段}

1.成像的主要原因
a.光的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
b.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
c.光的折射,如水中的折射成像、透镜成像等.
2.成像的性质
像的性质主要有:虚与实、倒与正、放大与缩小或等大.
实像是由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件会聚形成的,不仅能用眼睛看见,还能用光屏接收并保存下来;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后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倒与正”、“放大、缩小或等大”都是物体所成的像相对物体而言的.
3.像的动态变化
当物体相对光学器件运动时,所成的像的大小、像离光学器件的距离都有相应的改变,初中阶级主要考查平面镜与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其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整理成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像同侧虚像正,物像异侧实像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则像近像小,像距物距唱反调.即: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虚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实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异侧;物体向焦点运动,所成的像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二、作图要点
1.光的反射作图要点:
a.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b.平面镜是物点和像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且法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时,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2.光的折射作图要点:
a.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
b.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等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作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作图一定要规范.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三、热点问题分类精析
2.凸透镜成像问题
例2 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精析:“正立”与“倒立”是相对的,是相对一定参照物而言的.放映幻灯片时,大家在屏幕看到的确实是“正立”的像,这里说的“正立”是以日常生活中处于常态的景物为参照物而言的,而光学中说的“倒立”与“正立”是以物为参照物而言的.像与物同向为“正立”;像与物反向为“倒立”.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是倒(以常规景物为参照物)插在幻灯机的光源与镜头之间的,屏幕上的像相对于幻灯片上的图而言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组成,否则为虚像.幻灯机屏幕确有光线会聚,故是实像.正确答案为应为D.

V=S/T ρ=M/V G=mg F=F1+F2 P=F/s=pgh
漂浮、悬浮:F浮=G物 原理: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实验法:F浮=F物-F拉
F浮=p液gV排
F1×L1=F2×L2 FS=GH F定滑轮=G F动=(G物+G动)/2 S=nh
W=SF W=GH P=W/T
P=FV η=W有/W总=GH/FS
η=G/(nF)

V=S/T ρ=M/V G=mg F=F1+F2 P=F/s=pgh 漂浮、悬浮:F浮=G物 原理:F浮=F下表面-F上表面实验法:F浮=F物-F拉 F浮=p液gV排 F1×L1=F2×L2 FS=GH F定滑轮=G F动=(G物+G动)/2 S=nh W=SF W=GH P=W/T P=FV η=W有/W总=GH/FS η=G/(nF)
q=cm(m0-m
0

分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