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象的议论文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2:39:45

关于气象的议论文素材

卢纶并非臆造
何来 《甘肃日报》  

  号称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有一首《塞下曲》很有名:“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数学家华罗庚生前曾对这首诗提出质疑:“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报刊曾刊登文章讨论,大都认为华罗庚说得对,把归雁和大雪扯在了一起,是卢纶搞错了时序;同时,既然是“月黑”,就不可能看见飞雁,是臆造.有的说只有“把‘月黑雁飞高’看作‘单于夜循逃’的比喻”,才好解释,否则说不通.有的更认为“第一句是败笔,牵动全诗”,似乎没有这一句就好了.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说的是常理.雁的南归在秋天,雪的飘落在冬天,是不在同一个时段内的.但在唐代的塞上边地,就不是这样了.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说明那里中秋就下雪了.
  其实,在西北地区海拔高的地方,气候寒冷,天气多变,与四季分明的中原是大不一样的.所谓“怀抱火炉吃西瓜”,说得一点不夸张.前年8月,即农历七月,算起来才是初秋,我们取道张掖,过扁都口,翻大坂山去西宁.
  一路上,忽而朗日高悬,忽而风雪迷漫.
  如果这时有大雁南飞,非但不惊奇,也许还会感到有点早.祁连山一带尚且如此,唐朝的将士远征“天山路”,更是可想而知了.我想,如果华罗庚在读卢纶的《塞下曲》之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些感性的体验,就不至于产生上述的疑问,也不会一概而论了.因为这种现象虽然是特殊的,但它却是真实的.卢纶贞元时曾在河中节度使军幕中任过元帅府判官,有边地征战的经历,他那样写无疑是十分自然的,用不着臆造.高适脍炙人口的《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诗句,李颀《古从军行》中“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的诗句,所描述的不也是这种情景吗?
  至于“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的确是见不到的.其实诗人也未着一“见”字.见不到,未必听不到,想不到,不存在.这似乎更不成问题了.据说大雁的迁徙是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表现出惊人的勇毅.它们从来不会迷路,据科学家研究,它们有一种特异功能,能灵敏地沿着地球的磁力线,准确无误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地.每当深秋,月黑风高的夜晚,总会从云间传来大雁的鸣叫,便想到它们正在飞过我们头顶,不禁发出伤时感世的慨叹.当然,古代对它们具有的特异功能是尚未认识的.
  由此我也就想到,数学家和诗人的思维方式的确是不太一样的.数学家的判断,总是用已知的定理和概念,进行逻辑推理,得出合乎常理的结论.而诗人却是在表达此景此境下此时此刻的情感.二者大概是“按理说”与“这一个”的区别.
  “这一个”则往往是特殊的、非正常的,甚至不一定是“准确”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用数学的观点看是不能成立的,用诗的观点看不但可以成立,而且很妙.何况《塞下曲》只是写实,而并没有用这种夸张的手法.因此我常说,在更多的情况下,诗不在正误而在优劣.
  卢纶的《塞下曲》并非臆造,因为它真实地写出了特定地域天气的恶劣,从自然条件的严酷,烘托出征战的悲壮,而其诗气尤其慷慨苍凉.

看云识天气 云的特征和分类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 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是了解认识大气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 云的生成和变化是十分复杂的,它和任何事物一样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由此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外貌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掌握云的这些特点才能正确识别云,不断提高云的观测水平. 云的外形特征千变万化,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又有其共同的特点.通常根据其共同的特点,结合实际需要,按云的底部高度把云分为低、中、高三族,然后按照云的外形特征、结构、核成因划分为十属及若干类.  云族云属云类低云积云淡积云浓积云碎积云积雨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层积云透光层积云蔽光层积云积云性层积云堡状层积云荚状层积云层云层云碎层云雨层云雨层云碎雨层中云高层云透光高层云蔽光高层云高积云絮状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堡状高积云荚状高积云蔽光高积云透光高积云高云卷云毛卷云密卷云伪卷云钩卷云卷层云毛卷层云薄幕卷层云卷积云卷积云 低 云低云多由水滴组成,厚的或垂直发展旺盛的低云则是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混合组成.云底高度一般在2500米以下,但又随季节、天气条件及不同的地理纬度而有变化.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产生降水,雨层云常有连续性降水,积雨云多有阵性降水,有时降水量很大. 积云积云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由空气对流、水汽凝结而成的云. 积雨云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很像耸立的高山,顶部已开始冻结,呈白色,轮廓模糊,有的有纤维般的结构.底部十分阴暗,常有雨幡下垂或伴有碎雨云. 积雨云多由水滴、过冷却水滴、冰晶、雪花组成,有时还包含有散粒、雹.在云内有强烈的上升、下沉气流区,可观测到速度为几十米/秒的上升、下沉气流,并经常出现起伏不平的云底. 积雨云是对流发展的极盛阶段.发展成熟的积雨云常产生较强的阵性降水,可伴有大风、雷电等现象,有时还会降冰雹,偶尔有龙卷风产生.  层积云云块一般较大,在厚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有的成条,有的成片,有的成团.常呈灰白色或灰色,结构比较松散,薄的云块可辨太阳的位置,厚的云块比较阴暗.云块常呈行或呈波状排列. 层积云厚度一般从几百米到二千米.多由直径为5-40微米的水滴组成.在冬季出现的积雨云也可能由冰晶或雪花组成. 层积云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空气的波状运动和乱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结而成.有时是强烈的辐射冷却而形成的.一般表示天气比较稳定,不过层积云逐渐加厚,甚至融合成层则表示天气将有变化.低而厚的层积云往往产生降水.  层云 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雾,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 层云一般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厚度一般为400-500米. 层云是在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夜间强烈的辐射冷却或乱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结或雾抬升而成.层云经常在日出后因气温上升,稳定层遭到破坏而随之消散.有时层云也会下毛毛雨或米雪.  雨层云 雨层云低而漫无定形,云体均匀成层,能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或灰白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云层水平分布范围很广,常布满全天.云层厚度达4000-5000米. 雨层云的下部一般由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北方出现的雨层云中,上部常由冰晶或雪晶组成. 雨层云多出现在暖锋云系中,(有时出现在其他天气系统中),由整层潮湿空气系统滑升,绝热冷却而形成.它往往会造成较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农谚“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即指雨层云的降水状况. 中云中云多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有的高积云也可由单一的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5000米之间.高层云常产生降水,薄的高积云一般无降水产生.高层云云体成均匀分布,灰白色或灰色,云底常有条文结构,多出现在锋面云系中,常布满全天.高层云一般由直径5-20微米的水滴、过冷水滴和冰晶、雪晶混合组成. 高积云 云块较小,轮廓分明,在厚薄、层次上有很大差异,薄的云块成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块成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常成扁圆型、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 高积云由水滴或水滴冰晶混合组成.日月光透过薄的高积云常由于衍射而形成内兰外红的光环或华. 高积云的成因与层积云类似.薄的高积云稳定少变,一般预示晴天,民间有“瓦块云,晒煞人”“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的说法.厚的高积云如继续增厚,融合成层,则说明天气将有变化,甚至会产生降水.  高云高云全部由细小的冰晶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高云一般不产生降水,冬季北方的卷层云、密卷云偶尔也会降雪,有时可以见到雪幡.卷云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成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成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卷云由冰晶组成. 卷层云云体均匀成层,透明或成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卷层云加厚降低,系统发展,多预示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故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说法.但是如果无明显发展,甚至云量减小,未来天气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卷积云云块很小,呈白色细麟片状,常成行、成群排列整齐,很像微风吹拂水面而成的小波纹.卷积云通常是由高空层结不稳定产生波动而形成的.如果天空以卷积云为主,而又与卷云有联系并系统发展,一般均预示将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常有阴雨、大风天气.农谚“鱼鳞天,不雨也凤颠”即指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