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怎样进行分层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2:27:58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一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得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关键词:数学 分层 教学 提高 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检测等都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学习他地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座位编排如图:BB‖CA‖CA‖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詹振权老师主张的“模糊学”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共同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只要求C层学生在题目告诉r或d情况下能算出圆的面积;A层学生则在高一层的告诉圆周长的情况下求出圆的面积.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在进行圆柱表面积计算练习,可设计一组逐步深化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时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A、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 B、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3、作业与评价.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检测.同期达标是“分层式”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后进生做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 + 20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80% + 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 + B组的加试题 + 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70% + B组加试题得分×50% + 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声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三、动态优化法调整学生层次
动态优化是“分层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式”教学发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
四、实践效果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式教学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优等生有奔头,中等生有学头,后进生有望头.

小学数学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通过Visual Ranking工具,达到分层教学前的分层目的,可以为以后分层次教学通过一阶段的学习,更可以将排序的内容进行调整,不断评估自我的能力,达到

不用分太多,我认为只需要分为两层:基础和提高。因为基础是人人需要掌握的,而提高则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比较切合实际的就是精心设计练习。分层练习。仅代表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