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中有关生活态度的论述,对你有什么启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2:06:02

道家哲学中有关生活态度的论述,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恬淡无累的生活方式
很多年以来,一直听到人们说着同一句话:“我活得很累”.是的,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与“累”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年轻人累于爱情、累于事业;中年人累于家庭、累于责任;即使是孩童,也都无法幸免于累,他们累于沉甸甸的书包,累于家长加在他们身上的种种所谓“业余爱好”;而年过花甲、本该安度晚年的老人也并不轻松,他们在放下自己的种种负累之后,仍要累于儿孙之事.更何况,人们还要累于人际间的纷争、累于职场中的竞争、累于种种烦恼的困扰.人生在世,几乎一切内容都与“累”字相关联,一个“累”字道出了人生的多少酸甜苦辣!庄子对此体悟得很深,他无比感叹地说:“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这是说,人的形体、生命一旦形成,就只有毫不躲避、顺其自然地等到终结.人们整天与外物相互摩擦斗争,像快马一样飞奔而无法停止,这不是很可悲的吗?人们一辈子忙忙碌碌而而不见得有所成功,终日疲劳困顿却不知道最后的归宿,这不是太可怜了吗?这种人即使说他没有死,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形体天天在发生着变化,慢慢走向衰老,他的精神也跟着发生变化,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人的一生都该这样糊里糊涂地度过吗?难道只有我一个人糊涂,另外还有不糊涂的人吗?我想,庄子在说这段话时,他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沉重的.
那么在道家看来,这种状况是不是就是人类生活的宿命呢?并非如此.在道家看来,人生的许多负累都是自己造成的,很多包袱都是自己背上的.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对待内在的欲望,能理智地看待外在的得失,我们就可以免除很多人生负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道家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列方法,在此仅说两点:
首先,要想活得不累,就要恬静少思.老子说“静为躁君”,意即虚静是躁动的主宰,主张人的生命应经常保持虚静状态.庄子进一步发挥说,人生的虚静并非指形体,而是指精神,万物不足以扰乱内心才是真正的虚静.当然,人是一种有意识的高级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会有思想意识,有心念活动.但若心念太多,整天挖空心思,不是谋划自己,就是算计他人,人便会活得很累.心念太多的人容易以己度人,对他人缺乏信任,整天陷于猜忌之中,会使人精神疲惫.心念太多的人往往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所谓小事聪明,就是凡事斤斤计较,总想便宜占尽;所谓大事糊涂,就是不懂得为人处世的根本道理,不懂得人生的辩证法,最终会因小失大,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这个意思.人要想活得不累,就必须减少心念,尤其是要超越不良心念,时时保持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心念一旦放下,一切的痛苦和烦恼都会随之放下.
其次,要想活得不累,就要少私寡欲.人生而有欲,适度与合理的欲望,大而言之会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杠杆,小而言之会成为个体自强不息的动力.但若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为前进的包袱,造成人生的负累.财欲过盛会为财所累,权欲过盛会为权所累,情欲过盛会为情所累.因为人的本性往往是欲壑难填,一个欲望实现了,马上又会产生更大的欲望,如此便会永远处于烦恼痛苦之中,亦会永远处于奔波劳累之中.老子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提出了三条生存原则:“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无所欲,才能无所求,从而保持宁静的心态.庄子认为“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人只有天机深厚,其生命力才能强盛;而一旦嗜欲充盈,天机就会浅陋,生命就会受到损害.《淮南子》也认为,如果一味追求感官享乐,人的精力、体力和心志就会日益消耗,所危害的决不仅仅是感官本身,而且会影响到人的血气、五脏和精神,会对整个生命造成危害.所以道家一再告诫人们,要过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只有恬静淡泊,才能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