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赵普传有赵普什么的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6:36:41

宋史.赵普传有赵普什么的典故

北宋初期.出了个很有名的宰相,他在幕后出谋划策,参与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一直影响着宋朝300年的统治.这位宰相就是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今天就给大家摆摆他三起三落的龙门阵.
赵普原本与赵匡胤同为后周世宗柴荣的部下,深谙赵匡胤的为人.他设计发动陈桥兵变,让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即宋太祖.但在论功行赏时,赵匡胤为稳住一班武将和后周的官员,仅封赵普为右谏议大夫.后来赵普又设计平定叛乱,解除外忧;劝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加强君权,从而使宋朝在开国之后避免走上历代杀功臣、夺兵权的老路;接着赵普又设计了一套强干弱枝、相互制约的官僚制度.赵匡胤等中枢与地方政权部署完毕后,就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实际上就是宰相职位.
赵普当了宰相后,一开始君臣关系甚是融洽.宋太祖经常跑到赵普家里去,事先也不让人通知他.赵普由于深得宋太祖的信任,胆子逐渐变大了,常常接受贿赂.一些人想当官,就走他的门路,不时有人给他送些礼物来,赵普是来者不拒.
一次,吴越王钱做派人给赵普送来10坛“海产”.赵普还没来得及拆开,宋太祖就到了.宋太祖在厅堂上看见这10只坛子,便问赵普是什么东西,赵普回答说:“这是吴越王送来的海产.”
宋太祖笑着说:“既然是吴越王送来的海产,一定不错吧,把它打开看看.”
赵普忙吩咐仆人打开坛盖,在场的众人顿时傻了眼:坛里放的哪是什么海产?全是一块块的金子.
宋太祖是开国皇帝,最忌讳官员行贿受贿,他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赵普忙跪下向宋太祖请罪,说:“其实臣也没有详察,只是听他们说起,臣实在不知道里面装的是啥东西,还请陛下恕罪.”
宋太祖冷冷地说:“你就收下吧.他们以为任何国家大事都是由你们这班书生决定的.”赵普一听心惊胆战,因为这实际上触及了皇权尊严.
从此,宋太祖对赵普有点猜疑了.不多久,又有官员告发赵普违反禁令,贩运木料.当时朝廷禁止私运秦陇大木,而赵普却到那里运木料为自己修造住宅.手下的人也趁机冒用赵普的名义,私运一批大木到东京贩卖.紧接着,又有人弹劾赵普的儿子与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通婚.当时规定,宰辅大臣之间不得相互通婚,以防架空皇权.随后又有翰林学士联名揭发赵普受贿,包庇抗拒皇命的外任官员.这已经是欺君之罪了.这一系列事件都牵连到赵普,宋太祖大怒,要治赵普的罪.尽管许多大臣都为赵普说情,宋太祖还是撤了赵普的宰相职位,贬为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宋太祖死后,弟弟赵光义继位,就是宋太宗.弟继兄位,朝廷内外流言纷纷.刚好遇上太宗皇帝御驾亲征北汉,高梁河之役,宋军惨败,宋太宗也一度失踪,于是便有人策划谋立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继位.赵德昭也趁机拉拢北征将士.太宗回朝后闻讯大怒,逼迫赵德昭自杀.宋太宗对皇位极其敏感.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廷美也多有猜忌.以致后来凡诬告赵廷美图谋不轨的人都受到了封赏.
看到这种情况,赵普相时而动,对众人说:“太后曾令我书写懿旨.命太祖传位于太宗.”接着当着众官弹劾赵廷美,说他毫无悔改之意.宋太宗乘机将赵廷美贬往房州.赵普也因此与宋太宗结成了特殊的关系,不久升任司徒,封梁国公,二度出任宰相.
因为赵普在开国之初就曾建议“兴文教,抑武事”,宋朝君臣都很注重文教之风.赵普由野人朝,朝中早己任用了许多的文人.他感到自己的学识已明显跟不上时代步伐,为此常常牢骚满腹.有人曾戏说山东人读书甚少,只读《论语》一书.赵普刚好是山东人,太宗便问赵普这话是否属实.赵普说:“我过去所运用的知识的确都出自《论语》.当年仅用了一半就辅佐太祖皇帝打下了天下,现在打算利用另一半来辅佐陛下治理天下.”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来历.其实,当时《论语》连经书都算不上.直到北宋中期以后,刘敞首倡“七经”之说,《论语》才首次列入其中.后来理学家朱熹又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连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为之详作“集注”,又把“四书”抬到“五经”之上,《论语》的地位才大大提高.到了元朝时,“四书”取代了“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赵普的话这才备受关注.
赵普定计稳住了宋太宗的皇位,赵廷美为此郁郁而终,死时年仅38岁,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很为这位叔叔鸣不平,最终也发狂变成了疯子.宋太宗因此对赵普很不满,便以赵普没有学问为由,再次罢了他的相位,贬为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
一直到了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为报高梁河之辱,亲征幽蓟.因为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多是文官打仗.没想到战事很不顺利,正在进退两难之际,赵普又瞧准了时机,对太宗说:“陛下,我们长年累月在外打仗,谨防兵久生变.请班师回朝.”宋太宗当然知道赵家天子地位就是因为后周战事连连而获得的,也担心别人依葫芦画瓢,夺了他的皇位,果然不敢久留,连忙打道回府.
太宗对赵普进言颇为嘉奖,便在次年让赵普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改封许国公.与此同时,宋太宗的次子昭成太子、陈王元僖也再次上表请求委政于元老赵普.宋太宗见前面的拦路虎都被赵普剪除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迫切需要赵普的帮助,便接受谏言,授赵普为太保兼侍中,第三次任宰相.
一直到了淳化三年(992年),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告老还乡.太宗下诏慰留,并加太师衔、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这年七月,赵普走完了生命的历程,享年71岁.宋太宗派官员为其治丧,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号“忠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