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污染事件今天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8:03:39

世界环境污染事件
今天急用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是该做些什么了: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
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 一生的用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吞噬一平方米土地,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是该做些什么
从实际进展来看,国内电池制造业基本按照《规定》要求在逐步削减电池汞含量.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电池年产量为180亿只,出口约100亿只,国内年消费量约80亿只,基本已达到低汞标准(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25%).其中约有20亿只达到无汞标准(汞含量低于电池重量的0.001%)

酸雨 臭氧空洞

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于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硫酸、化肥等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于狭窄盆地的工作区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几种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起综合作用。一周内60多人死亡,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畜死亡。
多诺拉事件。 1948年 10月 26~31日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边的一个工作...

全部展开

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于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硫酸、化肥等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于狭窄盆地的工作区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几种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起综合作用。一周内60多人死亡,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畜死亡。
多诺拉事件。 1948年 10月 26~31日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边的一个工作小城镇——多诺拉镇。镇处河谷,工厂很多,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持续有雾。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估计其中SO2浓度为0.5~2.0ppm,并存在明显的尘粒。4天内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 43%,其中轻度患者占 15%,中度患者占17%,重度患者占11%,死亡17人,为平时周期的 8.5倍。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期于美国洛杉矶市。该市三面环山。市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占全市面积的 30%。全市 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 1600万升,由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气,向城市上空排放近千吨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烟,在阳光照射下,生成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其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光化学烟雾主要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喉头炎和不同程度的头疼,严重时会死亡。其后1952年12月的一次烟雾中,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于英国伦敦市。当时,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温度逆增,逆温在40~150m低空,使燃爆产生的烟雾不断积累。尘粒浓度最高达4.46mg/M3,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最高达1.34ppm,为平时的6倍。加上三氧化二铁的粉尘作用,生成了相当量的三氧化硫,凝结在烟尘或细小的水珠上形成硫酸烟雾,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市民胸闷气促,咳嗽喉痛。约4000人丧生。尤以45岁以上的最多,1岁以下幼儿的死亡率也增加。事件后的两个月内还有8000人死亡。英国环境专家认为,伦敦毒雾,是英国森林遭到破坏,特别是与泰晤士河两岸森林被毁的潜在原因有关。
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于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来,该市发展了100多个中小企业,石油冶炼和工作燃油(高硫重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整个城市终年黄烟弥漫。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标准5~6倍。 500米厚的烟雾中飘浮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的铝、锰、钴等重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人吸入肺,能导致癌症和逐步削弱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气肿等许多呼吸道疾病,统称为“四日气喘病”,又称“四日型喘息病”,1961年四日市气喘病大发作,1964年连续3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0年气喘病患者达300多人,实际超过2000人,其中10多人在折磨中死亡。后来蔓延到全国。到1972年为止,日本全国患四日气喘病患者达6376人。
水俟病事件。1953~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无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鱼后受害。1950年出现了中枢神经性疾病患者和疯猫疯狗。水俣湾和新泻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1973年两次水俣病患者共900多人,死亡近50人,两万多人受到不问程度的危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