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生活》作业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2:46:28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四

答案一;“智猪博弈” 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
  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象“智猪博弈”减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象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股市上等待庄家抬轿的散户;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的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的个中道理.
  答案二:74岁的翁文辉生前是哈尔滨市一所中学的离休教师.一年前,被诊断患上了恶性淋巴瘤.今年6月1号,他被送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
  老人住院67天,住院费用总计139.7万元.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高昂的医药费并未能挽回病人的生命.
  哈尔滨天价药费事件暴露医疗监管惊人漏洞
  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这一事件集中反映了当前医疗卫生体制的弊端,凸显了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对医疗机构疏于监管的问题,亟须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在患者翁文辉家属披露的天价收费单里,人们看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造的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医学奇迹”,变相收费、重复收费、过度治疗等违规行为在这家医院可谓登峰造极.
  天价医药费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只不过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医院乱收费的一个极端事例.
  近年来,一些医院在改革进程中,逐渐背离了公益性质,把商品市场中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奉为圭臬,利用现行以药养医体制,盲目追求高收入.一些医院将创收指标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医生.一些医生为了私利,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对患者开大处方、重复检查、滥用药物、强制服务,大大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严重侵害了患者的利益.
  这些违规行为为什么频频发生?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对医疗机构重扶持、轻监管,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地方,卫生行政和价格主管部门对医院的违规收费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群众举报或自身发现的问题查处不力,使一些医院有恃无恐、胆大妄为.而监管不力,早已滋生了一系列弊病,如药品回扣、医生收受红包等等.
  实行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绝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政府应该根据法律程序,更多、更好地监管市场.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固然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但是,不论医疗体制怎么改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不能变.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切实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权益,是各级政府不容回避的职责.
  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证社会公平,必须切实加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这种监管是全方位的,包括改进价格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整顿医疗价格秩序;推行价格和收费公开,提高收费透明度,保障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政府、行业、群众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监督医院提高服务质量.
  重典才能治乱.对日益放肆的医院乱收费行为,政府主管部门绝不能搞温情主义,心慈手软就是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对那些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应该公开曝光,严肃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行政、法律责任,其“三级甲等”之类的招牌也应该给它摘掉,让医院名声扫地.
  我们希望,通过天价医药费事件,有关部门能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快建立健全医疗监管体制,为老百姓看病求医撑起一把“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