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 比较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内容,各自有何特征,并做简要评述 这是作业好难外国法制史请阐述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基本含义,概括各自的源起和发展历程,分析两大法系的主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7:33:53

中国法制史 比较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内容,各自有何特征,并做简要评述 这是作业好难
外国法制史
请阐述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基本含义,概括各自的源起和发展历程,分析两大法系的主要区别.

1.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
  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两种五刑制只是对古代刑罚的一种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罚制度.
  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因为这四种刑罚是对肉体的刑罚,而且受刑后无法复原.
  墨刑又叫做黥(音晴)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经过魏晋隋唐,都没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到清末光绪末期,彻底废除.
  劓,即割鼻子,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来,又减少了笞数.此后,该刑不再出现.
  刖,夏朝称膑,周时称刖.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秦朝称为斩趾.
  宫,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开始是惩罚那些有淫乱行为人,后来处此刑的人与淫乱无关.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废除.
  大辟,即死刑.秦汉以前的死刑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
2.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以前已经存在,到了隋唐正式定为法定刑罚使用.
  笞是笞打,原来的刑具用小荆条拧成,到了清朝则用竹板做成.这种刑一般打臀部.受刑的轻重和行刑人有关,可以徇私舞弊.笞分为五种等级: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荆条拧成,到隋朝时定为法定刑,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击打部位是背、臀和腿.宋、明、清和隋唐相同,到清朝末年法律改革时废除.
  徒,强制犯人劳役的刑罚.《唐律疏议》的《名例》篇解释说:“徒者,奴也.”即劳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则加脊杖.
  流,就是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别劳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则各加一千里,但劳役时间减少,都是一年.
  死,隋唐之后,死刑一般是两种:绞和斩.宋元明清还加上了凌迟.明清加枭首.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汉朝成了制度.除了谋反等大罪可以立即处决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后冬至以前才能执行.
  古代还有行刑的禁忌,唐宋规定正月、五月、九月为断屠月,每月的十斋日为禁杀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即使谋反重罪也不能在这些日子处死.明朝也规定十斋日禁止行刑,否则笞四十.国家进行的大的祭祀活动时也禁止行刑.行刑的具体时间有的规定在下午1点到5点之间.过时则要等到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