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科教兴市主战略是什么我有急用,今天就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2:36:40

上海的科教兴市主战略是什么
我有急用,今天就要,

自主知识产权,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核心所在.“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领跑者用他们的成功,精彩诠释了这一市场“法则”.
  这就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魅力:杰事杰新材料股份公司,近三年光专利就“卖”了1.5亿元;30万美元起家的微创医疗器械公司,研发出国内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冠脉药物支架,首次进入垄断的日欧市场;上海钢铁工艺技术研究所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导入自家核心专利技术“扼守关卡”,赢得竞争优势.
  专利无望“一票否决”
  前年,杰事杰研发一种替代电动自行车铝轮毂的新型材料,投入100多万元后,发现可能被竞争对手的专利覆盖.壮士断腕,杰事杰立即中止项目.“不能获专利的项目,杰事杰坚决不做”,这是董事长杨桂生的观点.后来,这在杰事杰演变为一项“铁的纪律”:任何课题,如果预计不能取得专利,立项时“一票否决”.
  在杨桂生眼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事关企业生死.如果一味走单纯引进技术的道路,容易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可能有底气赚取较高利润,否则,将永远在产业链的底端为别人打工.
  杰事杰给研发人员下了“死命令”:每年,每5名研究人员要产生一项发明专利,人均出让技术收入达到10万元;做不到的,从研发总监开始扣年薪,没完成任务的课题组长,最高被扣年薪30%.前年底,杰事杰还投资100多万元,开通了上海首个企业专利数据库,收集了23万条数据,基本覆盖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利信息.课题立项前,须经过专利检索比对,“人无我有”才能做.目前,全国工程塑料行业中,申请发明专利的,40%出自杰事杰,其新产品占国内市场30%的份额.
  微创医疗器械公司则设了另一道防线:常年聘请国外资深专家,分析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的专利申请状况,并提出选择研究方向建议书.光这一项,每年支出几百万元.公司研发负责人说,国际巨头利用资金、技术优势,拥有大批专利,有的它们并不实施,就是为了给追赶者设障.如果其他企业没有事先进行专利检索,很容易一脚踩进“专利陷阱”.
  微创公司每年研发投入都超过销售总额20%,创业6年,申请专利33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日本、欧洲专利各一项,微创的冠脉支架还打入进入日欧市场,企业资产从最初的30万美元成长为3亿资产的“小巨人”.
  近三年,本市申请专利数量,相当于前15年的约三倍.其中,“企业军团”成了生力军,去年发明专利中,44.39%由企业申请,超过了高校、科研院所申请总和.
  市场价值是“试金石”
  微创公司创始人常兆华常说:衡量科技人员价值,真正的“试金石”,不仅是论文,而是他的研究成果究竟创造了多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司不少科技人员认为:话虽有些刺耳,但看着自己的心血结晶,迟迟不能转变为生产力时,这句话常会莫名地浮现出来.
  微创公司主要产品为药物支架,导管直径小于1毫米,从大腿动脉直接伸到心脏,既要准确地在血管堵塞处打开,又要承受几十万次的血管收缩压力,工艺难度可想而知.从2001年起,攻关一搞三年,留学时的“论文大户”常兆华没写一篇论文,一心扑在实验室、工厂,市场和医院.终于,支架投放临床,16项专利使其成为一项极有竞争力的产品:比美国同类产品研发时间缩短一半,售价便宜1/3.
  衡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在于能否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杰事杰公司创业之初,某知名家电企业要降低空调噪声,杰事杰除了研发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工程塑料,还主动对分体式空调的贯流风叶提出优化设计,使制成品合格率从近50%上升为90%,噪声从45分贝下降到41.5分贝.如此“服务周到”的供货商,它的专利技术自然“靓女先嫁”.
  在杰事杰,平均一项产品从立项到用户认可,一般只需2-3个月.去年石油价格上涨,制造家电外壳常用的聚碳酸酯价格随之走高,相关企业叫苦不迭.杨桂生则集中兵力,锁定供货某家电企业的冰箱控制器外壳,开发替代材料TSM.8月立项、10月申请专利、11月批量生产,产品价格下降近万元,被市场一抢而空,销售近亿元.对研发过程中触类旁通的“边角料”技术,杰事杰也物尽其用,及时转让给别的企业.集腋成裘,近三年杰事杰技术转让收入1.5亿元,去年专利赢利已占该公司收入20%.
  目前,上海已确立150余家企业试点专利工作,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加速专利产业化.其中仅华谊丙烯酸、三电贝洱等首批5家专利试点企业,6年来实施专利新增产值就高达93.5亿元,新增利润12.6亿元.
  “标准就以中国为准”
  靠一项关键专利与对手竞争,已握有优势,如果能主导控制成套技术标准,更是占尽制胜之道.上海钢铁工艺技术研究所参与编制我国第一部《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短短五、六年,获得工程综合效益12.5亿元;主导编制ISO相关国际标准,又把自身专利技术优势导入其中,为其机械接头进入多个国家和地区铺平道路.
  只有形成国家标准,才能迅速大面积推广.钢铁所认准这一点,组织攻关小组,先后200多次实验,取得“钢筋连接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一系列准确数据.水到渠成,有关部门以钢铁所为主编制出台我国第一部相关国家标准,立即被各大工程设计院采纳,采用钢筋机械连接的工程成百倍增加.由于掌握标准中的核心技术,各地客户接踵而至,累计获得工程综合效益12.5亿元,钢铁所尝尽“超一流企业卖标准”的甜头.
  钢铁所继续将目光盯住巨大的国外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后,他们独家开展“钢筋机械接头模拟地震试验”,改进技术,大大提高了机械接头抗震性能.又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起ISO国际组织高度重视,邀请钢铁所参与编制相关国际标准.讨论会上,郁?等据理力争,要求将增加抗震系数写入国际标准.几番辩论,钢铁所成熟、高性能的专利技术赢得多数起草人信任,“标准就以中国为准”.技术优势顿时变成巨大的竞争优势,国外没有抗震性能的机械接头从此无法进入中国,而中国的机械接头,则更方便地打入了国际市场.
  上海率先打响“标准”争夺战,从区域性标准制订入手,抢占技术壁垒制高点.有关部门规划,每年上海的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3到5个,地方标准10至15个,力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