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盗食 急!简要说说你对爰旌目“不食盗食”这一行为的评价15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16:39:05

不食盗食 急!
简要说说你对爰旌目“不食盗食”这一行为的评价
150字左右

1、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的“高义”.有气节.
2、爰旌目因为持有食物的人是强盗,就把食物也当成强盗了.而丘氏虽然是强盗,但他有救人之心,那么食物就是救人命的食物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给人机会就是不给自己机会,迂腐之人最终饿死是必然结果.
附译文:
爰旌目长途跋涉,因路途遥远而倒于路边.一人前来喂他饭食.爰旌目苏醒后,问曰:“侠士为何人?”答曰:“狐父丘氏.”爰旌目惊呼:“你不就是这一带有名的大盗么?我不吃你的食物.”两手扶地把丘氏的饭吐出来了.终于饿死了.

很有原则

一身正气

此所谓春秋大义啊`~
古人为了尊严不吃“嗟”来之食,那时候人们认为就算是乞讨也是有尊严的,但是现在这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这到底是时代的退步还是国人的悲哀?还有伯夷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虽然我们现在认为这样的做法太愚蠢了,但是正是这愚蠢的做法让我知道了“国家”于个人而言,应该在怎样的高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国家”放在这个高度,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汉奸和走狗了。也或许每个人对国家的理解不...

全部展开

此所谓春秋大义啊`~
古人为了尊严不吃“嗟”来之食,那时候人们认为就算是乞讨也是有尊严的,但是现在这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笑话,这到底是时代的退步还是国人的悲哀?还有伯夷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虽然我们现在认为这样的做法太愚蠢了,但是正是这愚蠢的做法让我知道了“国家”于个人而言,应该在怎样的高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国家”放在这个高度,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汉奸和走狗了。也或许每个人对国家的理解不一样,所以高度也不同,有的人忍辱负重,为了复兴国家;有的人宁死不屈,为了忠于国家;有的人投敌卖国,因为无所谓国和家。还有为了父母不背负杀子的恶名,又与同父异母哥哥手足情深而甘愿替哥哥死的卫国公子寿和那个知道父亲要杀自己却不愿逆父命的卫国急子,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体现出一种精神或者说一种大义,一种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的春秋大义,也或许是我们并不认同的春秋大义。
现在的我们,把个人和利益放在了首位,所以,我们也惧怕死亡和伤害。害怕因为大义带给自己的伤害多过利益,害怕大义带来了死亡。这是人类精神的沦陷,也是时代进步的悲哀。我不敢说自己面临危难时会有怎样的大义之举,我只知道在大义和大局之前,我们必须选择取舍。太过自私的人心中没有大义,太过功利的人心中没有大局。而这两者,我都不是。
一直以来,这春秋大义就让我唏嘘感慨,但是世俗的我也要在意这周遭的眼光而不能任意评判,所以每每读罢也只能几多叹息。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说书读多了容易变傻,也有人说读书人是书呆子了。原来书读多了,真的容易做傻事,起码在周围人眼中,这样的事是傻事。但如果放眼人类社会发展,书呆子做的事有时候连那些久经沙场的将军也未必敢做。
前几天看腾讯上有人抨击商鞅,本人已经反驳过了,但是闲来无聊,想起此事依然觉得商鞅真是冤枉。为了大义甘愿承受车裂之刑,却最终背上一个铁血酷吏之名,还被某些文盲形容为刻薄少恩,极端功利。不读史书的人或许不会懂,是一个大义让商鞅甘愿承受车裂之刑。
《战国策》中有记商鞅之死,读罢更感佩服商鞅为人为臣之大义无私。为不负秦国礼遇,商鞅甘愿以身殉国;为不负孝公知遇,商鞅不怕千夫所指;为法令如山,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商鞅不怕祸根深埋,太子太傅皆受惩罚;为堵小人之嘴,不功高惠王,商鞅不畏死不谈功,甘愿接受车裂而亡;为秦法继续推行,商鞅不申辩不反驳,缄默其口,以其死为秦法执行做最后铺垫。
这种大义现在少有了,所以误解他的人也可以理解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许有人认为商鞅实在愚蠢,不受国而受死。就包括当年鲁迅先生也曾在关于人血馒头的故事中提到对中国人性洞察的问题,认为商鞅虽大志大勇者,实太愚忠,不受国而受死,身死车裂,灭族无姓。而秦人不怜。千古背负“酷吏”之恶名。虽然我不敢说反驳鲁迅什么,但确实不太同意商鞅是愚忠。若商鞅真为眼前利益苟活于世却毁了秦国几十年变法基业,负了孝公当年知遇之恩,又怎会有后来的秦王一扫六合?若鲁迅先生真认为活着比愚忠强的话,其文章就不该讽刺那样多的汉奸和病态的中国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建国六十年。回望历史,发现我们虽然废除了五千年的酷刑,三千年的太监,一千年的小脚,六百年的八股,四五百年的男娼还有那个说不清楚历史长短的三妻四妾,但是对于春秋大义,我们却只字不提。或许,这是传统语境和学术都避讳的一个话题吧,充满了皇权的约束和政府的干涉。
《战国策·卫鞅亡魏入秦》原文如下: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深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