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所有意动用法的字或词?(举例说明)一定要有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16:12:02

谁有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所有意动用法的字或词?(举例说明)
一定要有例子!

意动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种特殊现象.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会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一、何谓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谓语,或具有谓语的性质、状态,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作什么”的意思.也就是说意动用法即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感到(宾语)是……”的意思,这里的“认为、以为、当作、感到”就是意动,是根据写作者的意思加上去的.
如“王欲将孙膑”中的“将”就是“把(孙膑)作为将军”之意.
又如:“先天下之忧”中的“先”即是“把(天下之忧)当作最重要的”.或者也可以说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形容词也会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以……为羞.尚羞之:羞,羞惭,耻辱,这里是“以……为羞”,“认为可耻”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的特征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形容词作意动用,译成:①认为天下变小了;②以天下为小.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太山就觉得整个天下变小了.)
如\"孟尝君怪之\",这个\"怪\"就是\"对……感到奇怪\"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之为怪\".
韩愈的《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里的\"耻\"是\"认为(觉得)……羞耻\"的意思.\"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句子,这里的\"师\"是名词作意动用,当\"把……作老师\"讲.
三.意动用法的分类
意动用法根据意动词的本来的词性可分为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和动词意动用法三类.下边我们就一类一类加以说明.
(一)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译:把……当做……,以……为……,认为……是…….像这种情况在古汉语中比比皆是,例如: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后:方位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先(前),以……为后.整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作这们的退让,是因为要把国家的急难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师,名词作意动词,译为:①把郯子……当作老师;②认为郯子……是老师;③以郯子……为老师.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作意动用.译成:①渐渐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②渐渐以其父为宾客.
4.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客我”是“以我为客”,整句的意思: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王安石《伤仲永》)利:认为……有利.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亲认为这样做非常有利,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去四处拜访县里的人.
6.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以……为夫人,整句的意思是:(国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吗?
7.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鱼肉:以……鱼肉.整句的意思是:假如我死了,他们都把他(指田蚡)当作鱼肉任意宰割了.
8.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君:以……为君,整句的意思是:天下大乱,(人们)再不把天子看作天子了.
9.友风而子雨.(《荀子·赋》)友:以为友,子:以为子.整句的意思是: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
11.越国以鄙远.(《左传·僖公三十年》)(把……当作边邑) 鄙:原为名词,边邑,此为名词意动用法,以远方为边邑.整句的意思是: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或译作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
12.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m)鹿.(苏轼《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整句的意思是: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1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巢:以……为巢.
14.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襟: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整句的意思是: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1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师:以……为老师. “师之”,就是“把他当作老师”.整句的意思是:生在我之前,他闻知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
16.驼业种树.(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业:把……当作职业.整句的意思是:郭橐驼认为种树是他的职业.
1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罪:认为有罪,引申为归咎,归罪.整句的意思是: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18.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亲:以为亲人;子:以为子.整句的意思是:所以人们不单独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也不仅只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成语举例
1.幕天席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
2.草菅人命:草菅:以……为草菅.
3.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4.游戏人生 以……为游戏
(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为数也不少,如: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美,以……为美,认为----漂亮,赞美.美我,“以我为美”.整句的意思是: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对我有私心;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对我有所求.
2.成以其小,劣之.(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劣:以……为劣等.整句的意思是: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
4.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贵,以……为贵.整句的意思是:明的事理的人,贵在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没见到的.
5.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意思是:不以万里为远.
6.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难死,以死为难,即不愿意死;难,形容词意动用法)整句的意思是:我是地位低微的人况且不愿意死,更何况您呢.
7.天下苦秦久矣.(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苦:以……为苦,苦于.整句的意思是:全国的老百姓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
8.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乐,以……为乐.整句的意思是: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
9.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迟:以……为迟.整句的意思是: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
11.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苦:以……为苦.整句的意思是: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
12. 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小石潭记》“乐”:为形容词意动用法,“乐之”即“以之为乐”,指对此感到快乐.
13.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苦:以贫为苦.整句的意思是:王翱慰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
14.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史记.魏子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怒:以……为怒.整句的意思是:魏王因公子偷了兵符,矫诏杀死了晋鄙而大为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魏王会恼怒他).
16.先生不羞,乃有意为收责于薛乎?(《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不羞:不以……为羞.整句的意思是: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
17.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美:以……为美.整句的意思是:君子用学习来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
18.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少:以……为少;轻:以……为轻.整句的意思是: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
19.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怪:以之为怪.整句的意思是:认为它奇怪是可以理解的,而畏惧它就没有道理了.
20.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古人重之.(《韩非子·五蠹》重:以之为重.整句的意思是:今天的县官,一朝身死,他的子孙好几代可以驾马坐车,所以人们都看重官位.
21.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班固《汉书》)贵:以之为贵;贱:以之为贱.整句的意思是: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2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论语.公冶长》)不以下问为耻,以之为贤.整句的意思是:孔文子不以下问为耻,孔子认为他贤能.
2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
2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以……为快乐;乐:以……为乐.整句的意思是: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
25.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善:以……为善.整句的意思是: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26.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异:认为……奇异.整句的意思是: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27.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奇:以……为奇.整句的意思是: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28.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以……为羞.尚羞之:羞,羞惭,耻辱,这里是“以……为羞”,“认为可耻”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
29.幸灾乐祸 以……为高兴,快乐
(三)动词意动用法.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说》)(耻,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译成:①不把相互拜师学习当作耻辱;②不认为相互拜师学习是耻辱的;③不以相师为耻.)
2.便利此月内.(利,以……为利,形容词意动用法.)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鉴:以……为鉴.整句的意思是: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4.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之为羞)羞,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译成:①尚且把这样的事当作羞耻的;②尚且认为这样的事是羞耻的;③尚以之为羞.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奇: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译成:①邑人认为这个孩子有特殊的才能;②邑人以之为奇.宾客:名词作意动用.
6.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王安石《伤仲永》)异:认为……惊奇.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亲觉得他有些奇怪,于是就从旁人家给他借了笔墨之类的东西给他.
7.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打鱼人觉得十分惊奇
8.群臣怪之.(《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怪:以……为怪.整句的意思是:群臣对此感到奇怪.
9.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怪:以……为怪. 整句的意思是: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
总之,不管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它们都属于意动关系,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在翻译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可以翻译为: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感到(宾语)是……”. 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但是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一些此类现象的存在,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成语中的运用.

动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种特殊现象。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会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一、何谓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谓语,或具有谓语的性质、状态,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作什么”的意思。也就是说意动用法即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

全部展开

动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种特殊现象。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会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一、何谓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谓语,或具有谓语的性质、状态,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作什么”的意思。也就是说意动用法即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感到(宾语)是……”的意思,这里的“认为、以为、当作、感到”就是意动,是根据写作者的意思加上去的。
如“王欲将孙膑”中的“将”就是“把(孙膑)作为将军”之意。
又如:“先天下之忧”中的“先”即是“把(天下之忧)当作最重要的”。或者也可以说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形容词也会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以……为羞。尚羞之:羞,羞惭,耻辱,这里是“以……为羞”,“认为可耻”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的特征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形容词作意动用,译成:①认为天下变小了;②以天下为小。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太山就觉得整个天下变小了。)
如\"孟尝君怪之\",这个\"怪\"就是\"对……感到奇怪\"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之为怪\"。
韩愈的《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里的\"耻\"是\"认为(觉得)……羞耻\"的意思。\"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句子,这里的\"师\"是名词作意动用,当\"把……作老师\"讲。
三.意动用法的分类
意动用法根据意动词的本来的词性可分为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和动词意动用法三类。下边我们就一类一类加以说明。
(一)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译:把……当做……,以……为……,认为……是……。像这种情况在古汉语中比比皆是,例如: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后:方位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先(前),以……为后。整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作这们的退让,是因为要把国家的急难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师,名词作意动词,译为:①把郯子……当作老师;②认为郯子……是老师;③以郯子……为老师。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作意动用。译成:①渐渐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②渐渐以其父为宾客。
4.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客我”是“以我为客”,整句的意思: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王安石《伤仲永》)利:认为……有利。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亲认为这样做非常有利,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去四处拜访县里的人。
6.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以……为夫人,整句的意思是:(国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吗?
7.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鱼肉:以……鱼肉。整句的意思是:假如我死了,他们都把他(指田蚡)当作鱼肉任意宰割了。
8.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君:以……为君,整句的意思是:天下大乱,(人们)再不把天子看作天子了。
9.友风而子雨。(《荀子·赋》)友:以为友,子:以为子。整句的意思是: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
11.越国以鄙远。(《左传·僖公三十年》)(把……当作边邑) 鄙:原为名词,边邑,此为名词意动用法,以远方为边邑。整句的意思是: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或译作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
12.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m)鹿。(苏轼《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整句的意思是: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1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巢:以……为巢。
14.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襟: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整句的意思是: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1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师:以……为老师。 “师之”,就是“把他当作老师”。整句的意思是:生在我之前,他闻知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
16.驼业种树。(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业:把……当作职业。整句的意思是:郭橐驼认为种树是他的职业。
1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罪:认为有罪,引申为归咎,归罪。整句的意思是: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18.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亲:以为亲人;子:以为子。整句的意思是:所以人们不单独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也不仅只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成语举例
1.幕天席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
2.草菅人命:草菅:以……为草菅。
3.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4.游戏人生 以……为游戏
(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认为……形。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为数也不少,如: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美,以……为美,认为----漂亮,赞美。美我,“以我为美”。整句的意思是: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对我有私心;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对我有所求。
2.成以其小,劣之。(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劣:以……为劣等。整句的意思是: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
4.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贵,以……为贵。整句的意思是:明的事理的人,贵在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没见到的。
5.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意思是:不以万里为远。
6.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难死,以死为难,即不愿意死;难,形容词意动用法)整句的意思是:我是地位低微的人况且不愿意死,更何况您呢。
7.天下苦秦久矣。(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苦:以……为苦,苦于。整句的意思是:全国的老百姓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
8.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乐,以……为乐。整句的意思是: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
9.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迟:以……为迟。整句的意思是: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
11.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苦:以……为苦。整句的意思是: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
12. 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小石潭记》“乐”:为形容词意动用法,“乐之”即“以之为乐”,指对此感到快乐。
13.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苦:以贫为苦。整句的意思是:王翱慰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
14.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史记.魏子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怒:以……为怒。整句的意思是:魏王因公子偷了兵符,矫诏杀死了晋鄙而大为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魏王会恼怒他)。
16.先生不羞,乃有意为收责于薛乎?(《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不羞:不以……为羞。整句的意思是: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
17.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美:以……为美。整句的意思是:君子用学习来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
18.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少:以……为少;轻:以……为轻。整句的意思是: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
19.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怪:以之为怪。整句的意思是:认为它奇怪是可以理解的,而畏惧它就没有道理了。
20.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古人重之。(《韩非子·五蠹》重:以之为重。整句的意思是:今天的县官,一朝身死,他的子孙好几代可以驾马坐车,所以人们都看重官位。
21.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班固《汉书》)贵:以之为贵;贱:以之为贱。整句的意思是: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2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论语.公冶长》)不以下问为耻,以之为贤。整句的意思是:孔文子不以下问为耻,孔子认为他贤能。
2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
2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以……为快乐;乐:以……为乐。整句的意思是: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
25.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善:以……为善。整句的意思是: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26.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异:认为……奇异。整句的意思是: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27.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奇:以……为奇。整句的意思是: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28.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以……为羞。尚羞之:羞,羞惭,耻辱,这里是“以……为羞”,“认为可耻”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
29.幸灾乐祸 以……为高兴,快乐
(三)动词意动用法。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说》)(耻,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译成:①不把相互拜师学习当作耻辱;②不认为相互拜师学习是耻辱的;③不以相师为耻。)
2.便利此月内。(利,以……为利,形容词意动用法。)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鉴:以……为鉴。整句的意思是: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4.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之为羞)羞,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译成:①尚且把这样的事当作羞耻的;②尚且认为这样的事是羞耻的;③尚以之为羞。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奇: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译成:①邑人认为这个孩子有特殊的才能;②邑人以之为奇。宾客:名词作意动用。
6.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王安石《伤仲永》)异:认为……惊奇。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亲觉得他有些奇怪,于是就从旁人家给他借了笔墨之类的东西给他。
7.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打鱼人觉得十分惊奇
8.群臣怪之。(《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怪:以……为怪。整句的意思是:群臣对此感到奇怪。
9.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怪:以……为怪。 整句的意思是: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
总之,不管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它们都属于意动关系,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在翻译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可以翻译为: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感到(宾语)是……”。 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但是在现代汉语中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