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NGTH IN WHAT REMAINS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8:54:41

STRENGTH IN WHAT REMAINS怎么样

生命成为歌颂的对象,很多的时候,是出于对死亡的敬畏.同样,当一个故事以生命作为主题的时候,故事的背景里面,也通常会带着死亡的阴影. 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和布隆迪的种族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中不堪回首的一页.经济的落后,制度的失效,当年来自德国和比利时的殖民者扶植傀儡政权时对种族的强烈偏见,以及推广教育等时候对占据了人口大多数的胡图人的歧视,最终导致了胡图人和图西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两国总统乘坐的专机在卢旺达首都被击落的时候,极端分子伺机而动,所有的图西人变成了报复的对象,而国际社会的袖手旁观则使这种报复行动彻底滑向罪恶的深渊,于是,三个月的时间里,一百万人头落地,那些握着粗陋砍刀的手和心灵一起溅满鲜血. 面对种族大屠杀的惨烈景象,负责非洲事务的白宫顾问苏珊·赖斯发下重誓:“下次再遇上这种危机,哪怕烈火焚身下地狱,也要站在断然行动的一边!” Tracy Kidder的这本《生命如歌》所记录的,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从布隆迪的种族灭绝大屠杀中侥幸逃到美国的图西人德奥的故事. 第一部分的《逃亡》,穿插讲述着德奥在祖国布隆迪和逃到美国以后逐渐安定下来的生活.第二部分《安息》里,作者则以一个记者的身份,描述和分析着德奥投身“健康同盟”的医疗工作,并返回家乡建设医院的生活和种种感受. 布隆迪的一边,是贫穷残酷的生活现实,很小的时候,德奥就要翻山越岭去送货,上学迟到了,要自己带着树枝去受罚,病痛的折磨,还有爷爷嘴里殖民者对当地劳工的鞭打等等.但是在这些痛苦的背后,还有德奥妈妈和主教的话语做支撑: “我让我所有的孩子都上学,这样就没人能瞧不起我没上过学.只要我的孩子们上学了,就算我上学了,因为我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 “主教向他们讲述上帝,但是强调上帝要求人类要关爱自身,以及上帝要求优秀的青年学生为解决布隆迪的贫困和不公作出贡献--贫困有很多方式从身体蔓延到心灵.” 而随着德奥的长大,当“胡图人、图西人”这样的词,还有那些和种族矛盾相关的事情慢慢进入他的脑海中的时候,死亡的气息才真正的蔓延开来,等到德奥去医院实习,遭遇到94年那场种族灭绝的大屠杀的时候,整个国家,已经被死亡笼罩了. 美国的一边,则是得到侥幸逃脱以后,在一个完全陌生语言不通的环境里生存下来的过程.在朋友的帮助下,德奥以咖啡商的身份逃到美国,但是去了以后,只能去杂货店打杂,睡在废弃的公寓和公园.但是在自己的努力,还有别人的帮助下,德奥却又重新进入学校,成为一名医生,并且开始和“健康同盟”这个组织中的其他人一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 经过那场灾难的人都是不幸的,但是德奥却又是那些不幸的人当中,十分幸运的,在国内,他得到那个胡图族妇女的帮助,躲过了杀身之祸,又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到了美国,经历过最初的艰苦生活后,他又幸运了遇到了莎伦和查理南希夫妇,他们帮他找到住处,帮他完成学业,还帮他申请到美国公民身份,后来, 又遇到了《论传染病和不公平现象》的作者保罗法默医生,并从此开始了“健康同盟”的工作生涯.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在遇到德奥的时候,向他慷慨的伸出了援手.所以当德奥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以后,同样地,也向着那些需要的人,伸出了自己的援手. 关于布隆迪和卢旺达的那场大屠杀,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去讨论,殖民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种族之间冲突升级的原因,对那些鼓动灾难的罪魁祸首的惩罚,国际社会的冷漠...也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家园的重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种族之间矛盾的化解,等等等等.这一切的实现,既需要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也需要民众的自觉自醒.而Tracy Kidder在《生命如歌》里所记录德奥的故事,则是通过这种贫民化的视角,让普通人,对于“种族灭绝大屠杀”这几个触目惊心的词有着更加近身的感受,同时,也借助德奥回到家乡的行动,在那些逐渐被尘封的历史、数字和争论当中间,放上一朵绽开的花朵,提醒这人们这残酷事件的另外一面. 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一个乞讨的老人,身上破破烂烂,步履蹒跚,却一下子将所有的“积蓄”捐给了地震的灾民.经历过惨淡的人生,他对于痛苦的体会更加的深刻,所以对灾难的感同身受,也更加的强烈. 这种源自内心的感同身受,也正是鼓励支持德奥到“健康同盟”工作,返回家乡建设医院医治穷人的动力所在: “他确实想过放弃所有的家庭责任,甚至舍弃亲情,在这个世界上当一个无牵无挂的“孤家寡人”,和过去的生活一道两段,管道纽约的头几个月里他也确实尝试过这么做,但是根本行不通--这样做比承担起那些责任更要痛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不管是赖斯代表着政府态度的重誓,还是德奥个人身份的“微小”贡献,那些外人看来高尚或者坚定的人格,回归到个体,也许只是源于内心那最初的感动.正如《生命如歌》前面所引用的那首诗里所说的一样: “最初的感动,依稀存在于摆脱痛苦的慰藉中,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