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以我心中的风流人物为题写一篇400多字的作文,必须是古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2:03:25

急求以我心中的风流人物为题写一篇400多字的作文,必须是古人

这些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项羽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诸侯混乱中力挽狂澜的能者,令各路诸侯匍匐称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动士兵的将帅,垓下一战,不肯过江东,金戟一扬,血洒疆场.他创下一番霸业因要面子付诸流水,我为他惋惜.苏轼触动了我的心灵.东坡,那个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惊魂未定中自省反思,从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会佛家之众生平等,领道家之珍重生命,集众家之精华,铸造“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豁达.我为他赞许.司马迁触动了我的心灵.“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的司马迁,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宫刑之辱下,为达成先父遗愿,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狱中艰苦度月,终于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传承的《史记》.我为他的坚毅表示赞许.梵高触动了我的心灵.梵高,这位印象派画家,为探究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不惜放弃自己的家财.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 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他完全可以迎合时尚以谋利,但是他却不屑.他的思想超前,难以为人接受.终于,在巴黎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梵高像自己笔下的向日葵一样绽放自己最后的美丽.他自尽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我为他的执著赞许.望古今中外多少风流人物触动了我的心灵:苟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强,祖狄闻鸡起舞,生活即是艺术的毕加索……他们编著的篇章,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魂宝.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别有洞天.他们的所有已经融入历史的汗青,不管镌刻的是人们褒扬或是贬斥,但他们遗留下的痕迹,在无声中起舞,触动了我的心灵.
风流人物故事——孟轲
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遂废书而叹.老先生所叹者,是以为利乃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孟子》,也不禁废书而叹.我所叹者,是前贤亚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气和沛然淋漓的阳刚之气.人说:大哉孔子!我则想说:英哉孟子!天地间一伟丈夫,真男人也. 读《论语》与读《孟子》,感受迥然有别.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在人们眼里是一个“至圣先师”、蔼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陈说自己的为政之道,故尔常常踔厉风发、意态亢昂,有时甚至带有火气,言辞犀利,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尽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为争霸天下,莫不纷纷采取功利主义的攻伐之术,以为孟子的“仁政”治国方略“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太慢而不肯采纳,但在孟子义正辞严的强大思想攻势下,不能不一时心悦诚服.而孟子并不为了让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屈尊阿附,他无意于取媚讨欢,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处,陷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们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顾左右而言他”.每读书至这样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叹: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过于勇,而他的嫡传弟子孟轲,其勇较之于子路则更胜一筹.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书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阔的窝囊相,让人“不足观”,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寻出半点窝囊的影子吗?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种样子,肯定会怒发冲冠,大骂子孙不肖的.孟子实在是为后辈文人树立了刚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让剑客游侠武装专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记载,一次,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正好派人对孟子说:“寡人本应去拜访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风吹,如果你能来朝,我可以接见你.”孟子一听这话,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说:“刚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见王.”第二天,孟子却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说:“你昨天托辞有病,今天却去吊丧,这样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以臣子的身份公然与君王较劲,没有一身的正气、骨气、胆气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话说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男人,谁怕谁呀!又有一次,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一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样端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装睡,那人很不高兴,孟子就坦率地教训他:对一个年长的老头子应该懂得礼数!在孟子看来,一些峨冠博带的君王,只不过是贪财、好色的草包蠢货,或者是率兽食人的独夫民贼,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英雄气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数,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盘接受,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遗世独立,傲岸宏达,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汉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尝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苦心孤诣的教诲,一直使得后代文人们进退有据.不管身在魏阙,还是远处江湖,都不应失去了做人的立身根本,培养浩然正气.孟子身上那种有棱角、有个性的哲人风采、英俊气度、男人本色,成为一条汲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更行更远还生.
风流人物之曹操
] 在我们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里,有这麽一个人,他既机智过人又愚不可及,既坦率真诚有狡猾奸诈,既心胸豁达有小肚鸡肠,既是菩萨心肠又是小人嘴脸,没错,如此自相矛盾的人,正是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千古风流人物——曹操.
曹操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轻时便当上了官,他厌恶官场的阴险狡诈,憎恨那些贪官污吏,年轻气盛的他,有着鸿鹄之志,所以他不愿意与那些人同流合污.执政为民.见义勇为,为名除害,两袖清风.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东汉年间,天下大乱,烽火连天,民不聊生.他亲眼目睹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统一天下,并且已经牢牢的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深根.从此,他为了这个梦想开始在这条漫漫之路上艰苦跋涉……
有的人一生挥毫泼墨,也有的人一生与刀枪为伴.而曹操呢,却是文武双全.一生征战于沙场,却懂得广开言路,开张圣听,重视人才,而且满腹珠玑,难得一个全能之才.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足以可见他的狼子野心,他曾只身行刺暴君董卓,可见他那非凡的胆魄.他还大胆的使用空城计虚张声势并打败吕布,而且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这是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可见他拥有多么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然而,一想做事严密的他,却在赤壁之战大败,这是他败得最惨的一回.面对人生最大的失败,刘备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最终因病崩逝.周瑜心胸狭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杨仪也是畏罪自杀.然而,此时年近花甲的他,面对茫茫大海,发出强有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后又积极的投入到沙场,英勇作战.如果他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强键的体魄,在如此大年龄又怎能会作出那麽惊人的举动!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出来的!”我想,这句话对于曹操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就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了,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生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河山”.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同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灾入史册,生前生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以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儿称臣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换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 》,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追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说为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

全部展开

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