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长干行》翻译或赏析“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这一首,是什么意思?特别是“花性轻”作何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3:03:59

崔颢《长干行》翻译或赏析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这一首,是什么意思?特别是“花性轻”作何解?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 【崔颢】唐 乐府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赏析:要真正弄清崔颢《长干行》组诗的内涵,一是先要识得古诗《长干行》的意蕴,二是要弄清崔颢《长干行》四首的总貌,然后才能辨明前两首的本意.《长干行》的古辞是一首无名氏的民歌,其云:“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其大意是:由于风大浪高行舟艰难,所以女子架船外出时便邀其他女伴共行,这样便有了帮衬,就不再怕那险风逆浪.这位女子本来居住在扬子江畔的长干里,现在却敢同女伴们一起远航扬州城了.从古辞的内容,只是写女子邀人共泛,远航扬州.纵使被邀的是位男子,辞中也无爱情之意可寻绎.我们再来考察崔颢的组诗,除已记录前两首外,后两首为:其三:“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送潮归?”.其四:“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如果将以上四首作为一个整体看,那么这四首的内容应该依次为:其一,写女子行舟在外,见男子泊船于岸边,便上前搭讪,其目的是为途中有个帮衬,好使她顺利通过逆风逆浪.其二,写男子对女子的热络并不感兴趣,只是婉言相拒,“我俩自小不相识,虽是同乡也无干系.”其三,写女子的申诉,此地风浪厉害,女子架舟者更少.因缺少女伴,顾欲找一男子同行,好让他一路上照顾自己.其四,写男子的正面拒绝.前两句用“潮水急”“风浪涌”预作人言可畏.说你我男女同行,恐有诸多不便,还是各走各的路好.而且从来是女子的性情多为轻率,考虑问题不够谨慎.我看你还是自驾小舟,去战胜纳风浪吧.这样去理解全诗,既顺贴,又自然.而且气脉贯注于其中,使人感到是一个完整的机体,而且同古辞还有意义上的联系.古辞谓有伴相陪顾不怕风浪,崔颢组诗谓欲(⊙o⊙)?同伴而不能,顾只得独自去同风浪相搏.这从乐府诗的发展角度看,叫古辞新意.不仅崔颢的古诗乐府有此等新手法,而且李白诗中也有大量古辞新意的佳作,如《蜀道难》《行路难》So and so on.
这组诗并非专写爱情方面,而是写水乡劳动者舟上生活片段,现在再结合文字作更深一层的探究.
第一首先用倒置手法,将女子的发问放在诗的前两句,而原为第三句的内容该置于诗的开头,这样才符合情理.这首诗是说某女子肚子行舟于外,因考虑返回风浪相阻,便想结识一位同伴共行,但四顾周围,又无其他女子架船,所以只好壮着胆子停下来向一男子发问.首句是女子要问的中心内容,次句立即以“妾住在横塘”续上,是希望男子也能像自己一样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乡籍,而其目的则是末句所谓的希望对方是同乡人.因为只有同乡人才能结伴同行.诗中的这位女主人公,大概是一位水上行舟生涯并不长、缺乏与风浪搏斗经验的年轻女子.她现在面临困难,因此便有求于他人.但他又肯说明,只好用套近乎的办法去同一男子拉话,希望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看来,这位少女真是一位既聪明而又擅长“外交辞令”的人.
第二首则是依顺序写,四句诗均是男子的答辩.他的回答也十分巧妙,大概是看出来女子的心思,是想约他同行,但由于害怕人多嘴杂,惹人议论,故不敢与女子同行,所以便绕着圈子同她说话.前三句从语意上看,那位男子还没有明确的表态,似乎很有可能同意女子的要求.因为他说自己家居近水,来往江上,看来是一位熟悉江行的老手了.而且他又承认自己住在离横塘不远的长干,那就等于承认自己同对方是乡邻.照道理说,以下续接的便是可以结伴而行的话语.但诗人偏偏让他说“生小不相识”,意思是非常清楚,既你我同乡,但自小互不相识,更谈不上有什么交往了,所以你往下的话就别说.这就是这位男子的巧妙答辩,其目的是不想与女子同行,但又不忍心一下子拒绝,顾先做一些让步性的答辞,给女子一点儿安慰,然后再轻轻一点,说自小不相识.既然不是熟人,一切便无须再说了.所以看来这位男子比女子更聪明,更擅长言辞,也更能揣摩对方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