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1.简述党的思想路线形成的哲学依据与演化历程!2.论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点的基本内涵!各1000字 跪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5:19:10

《马克思主义哲学》
1.简述党的思想路线形成的哲学依据与演化历程!
2.论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点的基本内涵!
各1000字 跪谢!

系别班级 学号 姓名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曾指引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在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它不仅被重新确立而且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发展
一、什么是思想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思想路线,也叫认识路线.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借用中国古典,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口号,这一口号后来被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表述.新时期之初,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成败得失,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进入新世纪,江泽民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又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内涵.思想路线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继承而来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上的事物相互联系、不断变化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人们只能而且应当认识、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遵循客观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来自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必须联系客观实际,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和确立的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的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通过了党纲.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社会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将从此写出新的篇章.要革命,要谋取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利益,要实现党的宗旨和最高理想,必须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国情是怎样的?谁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反动势力?怎样革命?等等.
(2)中共二大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了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最重要的问题上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中共三大制定大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党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3)《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实事求是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是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基本分清了敌我友问题.
二是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领导权问题作出了分析,明确了工人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
三是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四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作了初步分析,开始提出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4)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 9 2 7 年4 月12 日蒋介石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共产党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怎样进行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是什么?等等.中国共产党已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领悟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而实现对农民群众和武装力量的领导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领导农民群众、领导革命群众运动,尤其要领导武装力量、要领导军事运动,要在党的领导下,把群众运动与军事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发展.?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着重从军事工作方面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指出,与国民党合作时期,中共中央机会主义最大错误之一便是:“党没有利用国民党的军事政治机关以实行党在军队中的工作,并且毫未设法创造自己的武装力量”;“没有充分的注意准备和指导农民群众的游击运动”;“没有充分估计到工农的群众武装和工农的军事训练的革命意义”.总之,“如此的看轻了军事方面的工作.当资产阶级变到反革命营垒中去的时候,不能不使革命全部遭受危亡的影响.”
(5)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次“左”倾错误:1927年11月,瞿秋白主持确定实行全国武装总暴动的策略.中共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至 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对社会性质、形势、总任务等做出了正确判断,但仍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第二次“左”倾错误:1930年6月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决定首先占领中心城市以取得革命的胜利.
(6)以《反对本本主义》为标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形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是要丛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认为那些错误的思想.“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一概念,认为那些错误的思想,只是是的结穴,历史上嘎巴感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在这里,“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这是对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运用和体现.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1)王明“左”倾错误使革命遭受严重损失
“左”倾错误的根源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背离.具体表现:
革命形势上不顾及敌强我弱和革命处于低潮的实际,强调全国性的进攻路线.
革命性质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革命道路上,无视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坚持城市中心论.
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
(2)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翻越夹金山,战胜张国焘分裂阴谋.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3)纠正王明右倾错误,正确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了党依靠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团结民族资产阶级,联合愿意抗日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总方针.后王明提出“两个一切六个统一”的右倾思想,毛泽东等与之斗争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和发展进步力量、团结中间力量、孤立顽固力量的策略.
(4)防止“左”和右的错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先后发表《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经验教训中总结概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在全党确立.
(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但是,这一时期,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6)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在领导和推动关于实践实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实“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推动改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实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认为,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所以能够制定出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柑橘这条思想路线来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来的.1941年9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现象,对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同年12月,毛泽东还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思想解放运动和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最集中的中国化表述,得到全党的确认和拥护贯彻,并在中国人民中得到广泛的实行.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三点一起构成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精髓.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支持:”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之后,党章虽然有过几次修改,但关于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表述,一个字也没有改动.
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今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事物本身的种种决定因素,调查研究事物的客观条件和环境等等内部外部的联系.我们今天讲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就要全面的看问题,决不能只看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就要发展的看问题,决不能静止的僵化的看问题,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本本主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认识普遍性与特殊性,找到解决具体问题方案.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时间对理论饿基础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看准可的,就是大胆地试、大胆的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要抓紧解决.要看准为体和正确地总结经验的标准,又是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人民群众在改革开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新鲜经验,又为新的理论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依次,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性,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三、实事求实: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践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样的,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党在不同时期更具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我,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应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是指的一脉相承,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四、是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在上述“事实”和“求”的基础上,达到“是”.也就是说,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真理,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方法;检验真理,看其指导实践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发展真理,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要判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达到了真理的认识,拿什么作标准?毛泽东坚持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间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他还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能够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马克思主意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可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能以原有理论中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内容,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一、物质观
1.基本内容:
⑴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
⑵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能够被人们所感觉、认识、反映.
⑶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形态、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绝对的.
2.实践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告诉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反对从书本、从原则或主观愿望出发,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二、运动观
1.基本内容:
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并通过运动分化出不同的具体物质形态而为人们所认识.
⑵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不是人们主观强加给它的.物质自身的矛盾是物质运动的内在机制,物质运动是由其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
2.实践意义:
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变化,不墨守成规,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使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
三、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固有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是以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基本形式表现出来的.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不可逆性,或者说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者说三维性.
2.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物质是时空的内容,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四、意识观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从物质器官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还能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4.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