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教育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8:44:42

中国英语教育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近日,少儿英语[微博]教育专家、瑞思[微博]学科英语学术总监Sally女士将中国英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期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 英语教育的第一个时期:教育目标——能考试 ,"哑巴英语" 这个时期,大概是改革开放开始,大多数中国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需要使用英语,但是重要的考试里都有英语这一项.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中国人抄单词、背语法,练时态……殚精竭虑,把英语当成了高深的学问去研究.正如龚亚夫[微博]老师所说的,大家都在研究可乐是加S还是不加S,为什么?就是为了能够考试.其实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新概念的作者亚历山大的身上,曾经有一位同学在大会上就问他,亚历山大老师我想问一下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是什么?亚历山大的老师非常不解的说学这个并不能帮助你英语水平的提高.问到最后他干脆说我也不知道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所以那个时代学英语我们称之为能考试的哑巴英语,的确也成为了很多人现在一提起来的心中的痛. 第二个时期 教育目标——能张口.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街上的老外越来越多,大家对英语学习的期望有所提高:希望能跟老外说上几句.这个时期中国人遇到外国人,一般会问三个问题:"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What do you do?"不知道以为中国满大街都是便衣警察呢.这个时期的英语课本中加入了很多情景对话:在课堂上,老师假设一种情境,在简单情景下,进行模式化条件反射式的对话."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I am fine too".据说在机场里面只要说"Fine ,thank you.And you?"的都是中国留学[微博]生. 第三个阶段,教育目标是能够掌握英语思维. 随着中国加入WTO,很多的外企进入到中国,中国人不仅仅要求能够"how are you"打招呼,点个菜了.更多的是我们要跟老外在国际空间的深度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对抗与竞争.这个时候要求的英文就需要不仅仅是中英互译,它需要用英语思考、加工、提取信息.这时候我们说要英语思维.英语思维那时候是非常畅销的,但是一个留学生就说了,"随便从美国大街上拉个流浪汉,估计英语思维都比你强."对吧.因为他本身没有通过中英互译的过程,所以英语思维仍然不是我们英语教育追求的最终点.我们英语教育到底要实现什么?怎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精英才能够在国际职场当中拔得头筹,赢得先机. 第四个时期,就是学科英语教育的时期. 它培养的是学生能够获得基于学科知识及思维运用的领导力.当今国际化的要求已不是英语流利,对某种单一技能的诉求,国际化素养是指在国际的活动空间内具有很强的深层交流、交往、沟通和抗衡的能力,领导世界潮流发展的创造性能力.这是对人的综合能力的需求.正如陶西平主席阐述的国际化人才的三条标准,第一条全球化视野,第二条通晓国际化的规则,第三条具有国际领域交往和交流的能力.这样国际化人才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呢? Sally女士继而对"学科英语教育"进行了概括,以英语为教学的语言,以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为教学内容,在浸入式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获得语言应用能力,掌握综合知识的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养成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能力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她认为,今天的英语教育,或者今天的学科英语已经不再是英语本身、语言本身,工具性本身,更多的是我们对一个人的关注,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