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阐述现代社会,不扶老人现象是法律问题多于道德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3:19:37

如何阐述现代社会,不扶老人现象是法律问题多于道德问题

搀扶老人的环境相当重要.其中,舆论环境和法律环境举足轻重.记得,一位在澳大利亚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遇到了一件类似的事情——一位患有麻痹症的残疾人
  坐着电动轮椅在过斑马线时,卡在了石阶上.这位留学生没有下车去帮残疾人,而是选择了在车上静观其变.过了一会,有几位司机下车,帮助残疾人越过了石阶.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这位留学生是极不道德的.然而,留学生却说,我刚踏上一个陌生的国家,对于该国的法律知之甚少,碰到类似救助路边人的事情,只能依据来自自己国家的经验.而在国内,被救助对象反咬一口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赖老”、“赖残”吓退了好心人的脚步,更吓碎了他们的好心肠.
  其实,西方国家的法律较之国内健全的多.虽然救助路边老人的法律条文无从找寻,但是,由法律建立起来的道德观,有些时候,有效地弥补了法律的空缺.
  反观国内,法律空缺举不胜举,钻法律空当则成了一种流行病.别国,高尚的道德观来弥补法律空当;我国,沦丧的道德观来为法律拆台.在地球的南端,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的人遭人非议;地球北面,见义勇为,热心救助的人遭人诬陷.到头来,见义勇为“进化”为“见义敢为”,再进化为“见义有为”,如果得不到法律环境的保护,“见义有为”终将“蜕变”为“见义无为”.
  我们自然不希望看到“见义无为”,因为这是社会的悲哀.同样,也不希望看到倒打一耙、反咬一口的道德缺失案例.然而,这一切的源头来自于法.法大于天,天大的事,也有王法.法律真空的地方,道德去弥补,如果道德判断不准的话,还要回归到法律,而法律不出手,道德自然沦丧.
  救助老人本来是件提气的事情.然而,在中国,却具有莫大的风险性.主要原因是,扶起老人的只有一只手,那就是道德的手,而另外一只法律的手却是残缺的.一个道德残疾人去搀扶一个肢体残疾人,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残疾人?究竟谁最无辜?究竟谁最值得救助?
  有人起哄说:“看看,再叫你多管闲事.”或许,在这些人眼里,见义勇为的人脑残,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指责隔岸观火的人才是脑残.究竟为什么会脑残?答曰:无法无天.(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