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学好作文,前期要靠老师“教”,不能只靠学生“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5 08:28:20 体裁作文
学好作文,前期要靠老师“教”,不能只靠学生“悟”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学好作文,前期要靠老师“教”,不能只靠学生“悟”作文

“老师,孩子作文写不好,应该怎么办呀?”

“多让孩子读读书,平时多写写日记,时间久了,作文成绩就提高了!”

“孩子现在作文不好,以后考试怎么办呀?”

“别担心,等孩子年龄大一点,知道读书了,掌握的词汇量多一些就好了”

……

只要一谈到作文,我们大家的耳朵里就会充斥了类似的观点和“至理名言”。那么事实到底怎么样呢?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学生中存在着非常高的作文障碍率,小学中不愿意写作文或者写不好作文的人数占整体人数的76%,中学88%,到了大学,更加恐怖,有作文障碍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89%,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按照一般学习规律来讲,如果一门学科,只有少部分人学得不好,那么肯定是这少部分学生学习有问题。如果有大部分人学习不好,那么肯定是这门学科的教学出现了问题。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作文出现了高达80%以上的作文障碍率,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得出一个大家不得不面对的结论:我们的作文教学出现问题了!

作文,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到位!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不是靠老师“教”,而是完全依靠着学生自己读书“悟”!

何为“学生”?“学”指“学习”;“生”指“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当名词来解释,就是指“学习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的特定人群”。侧重的是一个“学”字,“作文”是书面表达的一种方式,里面暗含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原理。对于我们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新鲜的的事物,所以需要老师去加以讲解、引导、演练直至掌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文老师,首先要做到的是传道、授业,然后在传授的过程当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而“解惑”。首先需要有好的老师,好的教育内容,好的教育方式,然后才能教出好的学生。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现状,“师”的作文没有体现,靠的是学生自己读书“悟”。作文80%以上的作文障碍率便也就不难解释了!

何谓“语文”?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辞的物质存在形式、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头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却侧重了表面而忽略了实质。现在的语文教学重点关注的是字、词、句、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忽略了传授这些基本知识的日常运用方法。正所谓“舍本而逐末”了。

很多语文工作者则坦言:字词句语法知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作文主要靠孩子自己读书,不是我们不想教作文,只是我们没有一套成体系的作文教学方法,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具体的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我们所接受到的唯一的作文教学理论,所以我们也就只能要求孩子多读书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应该说是非常有道理,书读的多了,自然可以总结出很多写作的本质规律。但我们不能就因此把学好作文的、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在学生身上,从而弱化老师“传道”的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能采用一种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率的作文学习模式呢?前期先由老师去读书,去“破万卷”,去总结一套成体系的作文基本理论,然后直接教给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去读书、去验证,然后最终掌握而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我想,也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地取得进步,中国的文学水品才能不断进步。如果都靠“学生悟”,都是从零开始自己学习,那我们的文学水品恐怕就会止步不前,永远不会发展了。事实上,我们当代的文学水平较过去水准而言已经是退步了,不是吗?

“春华秋实”让我们的语文老师一起行动起来,强化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肩负起我们作文教学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无边无际的读书体悟中走出来,将我们的作文教学带回正确的轨道,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快乐的学习天空……



 

 

 

儒童国学堂儒童原理作文创始人:李业福

写于2012年8月

篇一: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马未都:教作文只需告诉学生怎么好就可以了(精校完美打印版)

马未都:教作文只需告诉学生怎么好就可以了马未都:教作文只需告诉学生怎么好就可以了启良春华

语文是人生走向学校的

篇二:教学生批改作文

【一】这节示范课上,他先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板书了这样一句话:“暑假,我和爸爸有幸来到杭州。”然后让学生来修改。别说学生看不出来这句话有什么毛病,就是我一时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大家的反应似乎在贾老师的预料之中,他不慌不忙地提醒道:“暑假多了,到底是今年的暑假,还是去年的暑假呀?”这么一启发,立即有学生举手回答:在“暑假”前加上“今年”。我想,是呀,怎么我就没有想到呢?这样一改,意思不就更明确了吗?贾老师接着又问:“‘我和爸爸有幸来到杭州’有没有毛病?”学生又一次陷入思考。贾老师继续启发道:对于“我”来说,年纪小,去一次杭州不容易,当然可以说“有幸”,但对于爸爸来说,用这个词就不一定合适了。另外,如果“我”在自己的家乡写这篇文章,就只能用“去”,而不能用“来到”。经贾老师这么一分析,大家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和赞同声,真的是这么回事。最后,孩子们与贾老师一起将这句话改为:“今年暑假,我有幸和爸爸去杭州游览。”

贾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北寺塔有九层多高,我站在最高层的栏杆上,俯视下方,真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贾老师刚写完,机灵的学生就发现了最明显的一处语病:“我”怎么能站在栏杆上呢,那岂不是要摔下来了吗?这是贾老师教会学生的。因为在这之前读作文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读道:“一幢房子上住着一位老人。”贾老师立即提醒说:“坏事了,老人要掉下来了。”幽默的语言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读作文的学生立即改正:“一幢房子里住着一位老人。”同样的,学生们一起将这句话改写成:我站在最高层的栏杆边。

贾老师没有就此罢手,只见他大手一挥:“接着改,还有好几处错误!”天哪!有这么多吗?和我坐在一起的年轻教师小赵悄悄问我:“郭老师,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呀?你知道吗?”我也实话实说:“我也没看出来有那么多。”

看见大家苦苦思索,贾老师说:“教大家一个修改病句的方法,那就是反复读。”只见贾老师连读三遍句子后,指着

一是让学生坚持每天一篇日记,一年365篇日记。

二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研究,魏老师指导学生从十个方面写评语、打分,就是差生也能学会改作文。

(1)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也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任何人的。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不减分,此文为满分。

(2)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大家都看得出来。后进同学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3)错别字几个。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找不出来,怎么办?便搞流水作业。甲、乙、丙、丁轮换着批一篇文,甲批错别字6个,乙发现本文错

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100字的说明书。丙又发现本文错字是8个,那么甲、乙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100字的说明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

(4)有几处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句,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合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1分,超过5分不再多扣。以上五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老师在批改指导时,结合两三篇具体例文,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0)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减分。在多数情况下,批改作文都在语文课上进行,教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10个方面的具体批语,一般情况下批语的篇幅都有作文本一页之多,最多的批语达到500字。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作文能力。这样互相批改作文,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这样的写作课同学们最爱上。

【三】习作指导全过程顺口溜现将平时习作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及习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编成顺口溜,并针对学生习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简单的阐释。培养兴趣最关键,积累素材成习惯;审题立意常训练,选材构思新为先;主题中心文字间,感情真挚肺腑言。结构条理两不乱,详略得当抓重点;精彩语言闪亮点;开头结尾忌随便;反复修改不厌烦;考场应试巧纠偏。培养兴趣最关键。写作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兴趣,在激发学生兴趣时,首要的是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正如苏轼曾说过的“常行于所当行”,只有到了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境界,写作才是一种愉悦的活动。只有感到写作的愉悦,学生才会对写作产生兴趣,也才会喜欢写作。积累材料成习惯。现在学生在习作时最头疼的是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要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因为积累材料是长期的任务。审题立意常训练。审题立意往往是学生习作很难跨越但又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这是是一种能力,而能力是需要反复训练的。所以每到习作都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方面的训练。有时还要进行一些专项训练。

选材构思新为先。有了材料的积累,还有材料选择的问题;选择了材料,还有如何安排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最忌讳的是落入俗套。即内容上人云亦云,构思上僵化死板。所以要让学生做到大家都写的内容我放弃,大家都用的套路我绕开。这样就能实现选材构思的新颖。主题中心文字间。文章不能没有中心,在文章中可以用有形的语言,即用一两句话点明。但并不意味着文章的中心是硬贴上去的,而是在对事件的具体叙述和对环境的生动描写中自然表现出来的,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所以在习作中要时刻注意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与自己确立的中心有密切的联系。感情真挚肺腑言。文章“常行于所当行”,无疑要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决不能为抒情而抒情,决不能无病呻吟,而应该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是源自具体内容的自然流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写感动自己的内容,抒发打动自己的真情。结构条理两不乱。文章的美不仅在它的内容,也在它的形式。结构是文章形式的重要表现。要实现文章的结构美,首先要做到结构完整。同样写作时思路清晰,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也才能使读者感到阅读的愉悦。详略得当抓重点。现在学生习作中常见的毛病之一就是信手拈来,漫无边际,主次不分,详略不当。针对这一点,让学生在习作时要对自己选定的内容,与自己确立的中心进行比对,看哪些关系最密切,哪些次之。关系最密切的应作为重点进行详写,次之的略写。这样既能做到主次分明,又能做到详略得当。精彩语言闪亮点。语言是文章的的材料,也是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有许多追求语言完美的故事,传为佳话。追求语言完美又是无止境的。无论多高明的作家都不可能做到一篇文章的语言句句精彩。作为学生在一篇习作中能有一两个精彩的语句,就会为文章增色不少,甚至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开头结尾忌随便。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也是如此。好的开头能使读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文章的境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所以开头千万不能随便。结尾更不能马马虎虎。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不好的结尾,就像一个人吃了一堆花生,最后一个是烂的,不仅前面的香味一扫而光,而且还没有挽回的余地。考场应试巧纠偏。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说到作文,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还是考试,考试中学生最担心的是作文跑题,而一旦跑题又不可能像平时习作那样推到重来。针对这一点,我总结了一些考场作文纠偏技巧供学生参考。即另辟蹊径法,改弦易辙法,生拉硬拽法,牵线搭桥法,将错就错法,改头换面法。在此不再展开解释。

拨得浮萍一道开

——谈作文教学中的审题和立意

学生怕作文,一提作文头疼,作文课上啃咬笔头、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实际上,审好题、立好意,拨开浮萍,打开

正如明代王夫之说的“意犹帅也”,“意”,对文章来说是最重要的。“立意”,就是确立写作意向,就是表述自己的意愿、爱憎和追求。如果说“审题”指的是明辨人家给的条件,知晓按要求做什么的话,那么“立意”就是指按照条件和要求明确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如何立意?立意要从“明”、“新”、“深”三字下功夫。一、“立意”要“明”。“明”即明确,在写作中中心要明确,观点鲜明,肯定什么、反对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一目了然。在作文指导时,结合学生情况要求一篇作文只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二、“立意”要“深”。“深”即深刻,也就是古人说的“意高旨远”。指导学生写作时主题要深入,立意不要浅尝辄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经由形式洞察内涵。具体地说,文章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这一类问题,还要涉及到“为什么”“怎么办”等一类较深入的问题。三、“立意”要“新”。“新”即新颖,观点新、选题新,作文提倡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如果人云亦云,文章只能是千人一面。在作文中要力戒空话、套话,避免陈词老调,避免雷同,写出个性,写出时代精神,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和见解。审好题,立好意,在写作中是很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做好这些,在写作中犹如拨开浮萍,遨游万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徐老师分析全面深刻,方法新颖独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是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值得学习推广。

当看到别人洋洋洒洒,文思喷涌之时;当看到别人妙笔生花,激扬文字之时。不由感叹:胸中有丘壑,方能指点江山呀。那丘壑来自哪里?来自于平常的日积月累。语文,是我们最基础的学科,如果想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绝不是一日之功,关键在于日常的积累。我认为积累的方法大体有五种。一:多读只有多读,广涉猎,才能有丰富的阅历。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可使心灵得以净化。书就像无声的导师,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使我们学识渊博,使我们心胸开阔。读书可以塑造人格,培植思想,丰富情感;读书可以滋润心灵,与智者为友。读书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富,生活变得多彩。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怎样写才好??所谓改,无非给学生示范,那样想不合适,那样写不妥当,一定要这样想这样写才对头”。首先要求学生把不正确的字改对,把不通的句子改顺,把不当之处划出来并予以提示,也可以改出正确的,甚至可以随手写下自己对某一句或一段的感想。其次要求学生批注(评价)。怎样批注(评价)?通过实践,我积累了一些方法。把初中语文一至六册单元作文训练目标作为学生评价作文的一个重要依据。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有针对性的评价。如在一篇叙事的作文里,如果缺少了必要的环境描写,就可批注“缺少环境描写”;又如在一篇写人的文章里,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或心理描写等,如果缺少,可以在相应位置批注“此处应有语言描写(或其他描写)”等字样;再如在叙事写人的习作中,缺少议论抒情或深化主题之笔,也要批注出来;互批议论文时,可批注“论点不明确”,“论据与论点脱节”,“事实罗列无分析”等。最后还要找出作文中的闪光点和创新点。总批时应从整体出发写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方案,并签上姓名。

这样,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四位同学的修改,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见解,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甚至与原作者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流、探究,取长补短,往往能触动彼此的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喷涌出灿烂的火花,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但需要指出的是:要评价别人的作文,应首先充实自己,否则既指不出毛病,也找不到学习的优点。因此,这种评价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判断能力。

二、独自批改,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张志公先生也强调:“应该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可见,自改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一人独立完成的教学环节,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在“旁观者”的指点下,“当局者”也就“清”了。该怎么改,让习作者自己去考虑去动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实践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1、确立“自改”依据。我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学段的写作要求,将写作部分的十点目标具体地分步骤落实到每一次作文训练中去,精心编写?单元作文训练目标设计?。每次训练目标只求突出2—4个重点,这样学生“自改”作文就会有的放矢。如:九年级(上)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特色作文教师培训资料

欢乐谷快易作文

教师培训资料

(内部使用)

欢乐谷快易作文培训学校

怎样画,老师家长还夸奖呢,画得不错。这是因为这些学科求同,即求同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求同比较容易,而作文呢?则要求求异,也就是要写出自己的东西,这叫创造。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是何等的困难啊!难怪孩子们都怕作文。不仅孩子们怕作文,我们的不少家长、老师这些大人们也怕作文,不信请问有几人能快速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来?可见学习作文与学习其他学科差别很大!因为作文水平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合乎情理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构思谋篇的写作技巧及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等。

只有了解作文的重要性,充分正确地认识作文,才能引导孩子学好作文,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7)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词语和常用的标点符号;

(8)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9)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10)每学年完成16次习作,每次不少于400字。

中学

的原因》、《从公立学校的教学模式看小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等文章)。

综合来看,目前作文的现状可以概括为:

1﹑作文难教,公立学校没有系统的教材教法。

2﹑作文难学,学生不知如何写作文,对作文有恐惧感。

3﹑作文好,语文就好;作文差,语文就差。就语文而言,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对孩子们的学习成长非常重要。

4﹑在我国目前的考试制度中,作文占分的比例很大。学生要想得到好成绩或考上好学校,必须大力提高写作水平。

5﹑教育部新课标的教改体系中,作文越加显得重要,但公立学校不但没有系统的教材教法,而且一个老师对着五六十个学生也无法讲细,改细和到位辅导。

·我们的作文不但很好的解决小学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而且对公立学校是一个最佳的帮助和补充。

下页

篇四:作文教学心得

作文教学的再认识

东海县实验中学卢士强

几年前,在新海高级中学聆听了黄厚江老师执教的《黔之驴》一课,切身感受到黄老师的课堂如行云流水,微风扑面,真正体会到黄老师“本色语文”之真谛,简单朴素,清楚明白,实实在在,令人观之可亲,回味无穷。12月6日,在如东的

师来自教学一线,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仅非常熟悉,且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下面就本次的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上午黄老师的课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但在智商上是绝对没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教师去挖掘。所以我们应大胆地放开手,让所有学生去学习,去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通过教师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课堂上黄老师说了很多次“有没有一句话还没有说的同学”;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全面,先说好的再说不好的,就充分表现了黄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下午的讲座也是围绕着初中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核心话题展开。

黄老师将“指令”式作文和“自由”式作文区别开来,并以此解释为什么作家写不了高考作文,可谓一语中的,令人信服;紧接着黄老师提出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培养学生“指令”式作文的能力,如教会学生写作不偏题。接下来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精彩纷呈,并且很具实用性。有些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如“高考作文不必追求满分”,“50分保本,60分运气,65分三辈积德”等等,乍听出人意外,细想又富于哲理,切合实际。

三、在我看来,如果能够把作文的教与学直接放到学生的自我需要中来,很多问题也许将有所改观。比如黄老师所举例子就讲到,一位平时作文不佳的同学一出手就写出一封精彩的情书。其原因不在于学了多少作文的知识与技巧,而在于这位同学的自我需要驱使他完成了一篇好作文。

四、黄老师提倡“共生作文”。中学生作文的任务就是能写一篇文从字顺、中心明确的平平常常的好文章。在课堂上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动脑思考,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强烈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写作的氛围之中。师生互动点评更是进行了典型示范,及时纠正了学生们的错误写法。同时放大细节,进行剖析,让学生在现场得以提升。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如果我们的中学语言教育,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初一年级开始,按照学生成长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来设计作文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和训练,建立起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作文教学体系。不管自由式作文还是应试性、指令性作文,只要把学生真实的写作需求调动起来了,他们自然会去斟酌主题,确定体裁,搜集材料,安排结构,运用方法和语言,最终完成一篇言之有物的作文。学生是有主动性的,也是有创造力的,在最关键的地方思考清楚,研究透彻,落实到位,学生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追求的过程中所迸发的自我创造热情,将远远超过我们教学老师的耳提面命和苦口婆心。

五、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任务不就是让不想学的想学,那么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不想写的想写,让写不好的写好。要想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

遗憾的是讲座的时间太紧,黄老师不能从容抒展,即使讲过了规定时间,大家还觉得意犹未尽。但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也希望以后类似的培训机会延续下去。更希望我们的教育大业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大放光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东海县西双湖中学杨增棋

2012年12月5日至7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赴南通市如东县的教育科研活动培训班。12月6日在如东高级中学参加相关的活动,上午观摩了黄厚江老师的两堂作文教学课,下午认真聆听了黄厚江的专题报告《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策略和方法》。虽然时间不长,只有一天,活动的容量也不是很大,但是这些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从这次培训中获得很多收益,略述如下:

收获之一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黄厚江老师是苏州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不仅能够讲课、作报告,还能写文章、出专著,在中学语文界享有盛誉。原来认为语文教学就局限在课堂上,真的就是时间上是四十五分钟,空间上是一口教室,三尺讲台。只要把课堂抓住就万事大吉。现在看来,却不是这样,通过学习别人的见解和看法,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深刻了许多。首先,就时间而言,语文教学有课堂延伸到课外,即所谓的

我打南通走过

东海县房山初级中学王娟

2012年12月6日,由江苏省教育学会、如东县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江苏省

3.自由式写作不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任务,竞赛作文也不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任务,莫言教不出来,韩寒亦不是教出来的,作家不是培养出来的;

4.中学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写平常的好文章:有明确的中心,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表达;

5.坚持自由写作与指令性写作相结合;

6.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中渗透相关文体的写作方法教学,但切忌简单化的读写结合;

7.利用各种方法影响学生的写作过程:如点式训练,现场提升,共生作文;

活动圆满结束也宣布了我本次南通之行的结束,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但心中依然充溢着收获后的感动。

作文课堂教学的另一种美丽

东海县初级中学朱文德

首先,感谢县局领导给了我这次南下如东参加江苏省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