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没关系,虽然我已不在原地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8:43:03 体裁作文
没关系,虽然我已不在原地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没关系,虽然我已不在原地作文



活到这个年纪,说老不老,说小,却也不再小。一个人无论笑得多么明朗豁达,心里都已装了太多的阴错阳差。
我一直磨蹭到今天早上,才踩着最后的回复截止日期给SlaughtersHR写了回信,说我不去。本来以为他们每天处理那么多邮件,接受和拒绝早已司空见惯。我很长一段时间来的满腔纠结,大概也就是他们姓名旁边的一个叉。可他们不仅立刻给我回复,还非常认真地要我解释为什么拒绝了邀请。
于是我给他们写邮件,边写也边问自己:到底为什么,一个人会对曾经那么渴望的东西,说不呢?


上小学的时候,我有几个作文写得特别好的小伙伴去一家培优机构上作文课。那时候作文竞赛是否获奖和初中是否能进重点班有密切的联系,于是三年级的时候我妈也觉得有必要把我送进那个获奖人才辈出的机构上上课,提高一下我的个人素质。
结果我入学测试就直接挂了。老师说我错字连篇缺乏想象,整篇作文没有使用任何拟人铺陈排比明暗线交织的修辞手法,唯一一个比喻句也写得毫无根据(呵呵,比喻句的精髓不就是毫无根据么老师)。然后他们就以我“天资不足”为由,拒绝让我去机构上课。
我很受打击,隐隐约约地觉得,我和那些才华横溢的小伙伴们,再不是一伙儿的了。以后他们每周四下午一起风风光光有说有笑地去上作文课,我就默默的走反方向回家看书,从《儿童文学》到《城南旧事》到《梦回大清》,看得饭也不吃。好像只有这样惩罚自己,才能弥补一些我失去的东西。
后来书看多了,认识的字也多了,有次作文竞赛竟然获了个不错的奖。机构第二天就打电话到我家,邀请我去上课。我妈眉开眼笑地说:你看天道酬勤,我们这就去交学费。我拿着本《射雕英雄传》倒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的说我不去。我妈愣住:你这毛孩子怎么回事,这不是你一直想要的吗?
我说,可能吧,但我现在不想去了。好没意思。我还是觉得在家看小说比较好。
大一的那个暑假,我在德国遇见了一个芝加哥大学的女孩子。她喜欢一个男生喜欢了六年,从台湾追到上海,从上海追到伦敦,从伦敦追到纽约,为了能去他去的地方,那么尽力。在纽约,那个男生恶狠狠地说,你别再跟着我了,也不要来我的大学。我不喜欢你。于是她就听话去了芝加哥。她说,她这样卑微的喜欢着他,竟然连分别的方式,也由着他。后来的几年,她还是,关心他,在乎他。2013的暑假,纽约男终于说:或许我们可以试着相处看看。她却第一次对他说了声不。
很多人都觉得她是在作,在高冷,在傲娇。觉得她是那么喜欢他,只是这么多年的伤在心中结了痂,必需报复。但她点着烟,靠着树,跟我说:我在他面前没有自尊可言,更不是傲娇。我这个人,只信自己的直觉,不爱做那些折腾人的没有意义的事情。这三年我已经习惯一个人,一个人读书然后在芝加哥冬天没过膝盖的雪地里行走。或许也还喜欢他,但我却不愿再改变我的生活状态。
她的原话是:My life moved on while my heart struggled to stay. Thenafterthat, my heart followed.
她这句话,让我脑海里立刻有个血淋淋的画面:一个人的身体被生活硬生生的向前拉,而感情和记忆因为太沉重,随着惯性想要固执地留在原地,就被撕扯得血肉模糊,然后继续磕磕碰碰地沿着路向前拖。
直到有那么一天,人的身体和心终于又恢复了某种温柔的相对静止。
下午,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说这大半年来我尝试了很多的事情,也找到了我喜欢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我一月份被S拒掉实习,从火车站一路伤心欲绝自我否定地回宿舍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我也有可以给男神发卡的一天。而当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我的心情根本不是什么“昨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激昂,也不是什么屌丝逆袭挖掘机我最强的豪迈。我觉得有点伤心,有点惆怅。我甚至想,如果他们一月份做了另一个决定,那该有多好。我这半年会开心很多,他们也不会觉得遗憾。
我喜欢圆满。希望我喜欢的人也恰好喜欢我,希望我想去的地方都能为我开扇门。会为许许多多的错过感到伤感,也不会骗自己说下一次遇到的就一定更好。
但我也知道,太多事情都是这样一个道理。他回眸我追赶。最后他终于转身,我却发现自己已不在原地。就像我被补习班踢出去后爱上了读小说,就像她离开纽约男后爱上了芝加哥的雪,就像我被从大一开始就心心念念的S拒绝后,开始重新思考我人生的许多可能。
我想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跟着生活的步伐慢慢走。要相信它。毕竟这么多年,每次回头我总发现,它是如何悄悄地把每个契机,都变成了奇迹。

篇一:长文档201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201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评阅者按】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体式,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比较开放、灵活。十多年未采用这种题型,高中师生多有“陌生”之感。我省中语界,应重温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现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

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往往见仁见智,难以归一。今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就

予以认可。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等等。在此前提下,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写得好的“给材料议论文”,不满足于“解说”材料,不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而是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须知,“材料”只是“起跑器”,凭借“起跑器”发力之后,就得走自己的路,层层深入或变换视角,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以例代证”。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严重关注的课题,要尽快扭转只会举例、不会说理的局面。

写得好的“给材料记叙文”,不要求与“材料”形似,只强调与“材料”神似。可以不提及材料、不点击材料;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即可。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文采。最好联系考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人以亲近之感。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这话讲了多年,但应者寥寥,今年再郑重申明一次!同行们皆知,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我省语文教师队伍具有这种耐心和爱心,一定能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锦上添花!

现公布数篇高考优秀作文,作为今后教与学的参考。为了启发“教研”,我们不再对每篇作文进行“点评”。

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

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搏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

拒绝“平庸之恶”

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间都存在着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联系,轻牵一角,或许也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效果。因此,每个看似无心的举动,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西谚有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时,当我们满怀怨气地仇视着各种不良行为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抑或我们有没有纵容助长过这类的“恶”呢?

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必然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须知,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过马路”,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

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样的印象:官是恶的、贪婪的,而民是善的、无辜的。这种想法,显然有点不全面。当个人被裹挟在群体之中时,他便会认为跟随众人所做之事无可非议,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作恶,这是多么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责众”的观念,更成了助长这种“平庸之恶”的借口。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却日渐堕入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所以,我们必须自省,分清善恶,坚持自我。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口头上“感动中国”绝对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下页

篇二:高考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系列

高考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系列

本单元所设三个专题,从解读《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入手,重点对审题立意和文章构思两项基本能力进行训练。

训练目标

1.明确《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各项具体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写作训练,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2.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通过“例文引路”和“例文评析”“重点突破”等实践体验,增强“标准”意识和得分意识,争取高考作文获得高分。

例文引路

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2013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

熄灭蜡烛,莫惊扰美

幽静的石洞,美丽的彩蝶,令无意闯入者们敛息凝神。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蝶翼,美得叫人讶异。然而,正是这一豆似乎无害的烛光惊扰了这些美的精灵,使它们慌张退避。

再次前来膜拜美的旅者们的心理会如何呢?惊讶,懊悔,失望??但他们悟到了:宁静之美易被惊扰。熄灭蜡烛,让美长存心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开篇有选择地概述材料要点,分析了烛光带来的影响,点明了旅游者们的心理与醒悟,明确揭示出材料意义,并由此引出论点。层次清楚,引出论点自然合理。]

但是悟不到这一点的人太多了,因此美被惊扰的例子常常刺痛每一个爱美之人的神经。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伤在七彩霓虹的逼视之下无所遁形,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快被鼎沸的人声惊到九霄云外,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深情被汽船的鸣笛声掩盖成轻得听不见的叹息??

美呢?

[以“但是”转折,列举生活中“美被惊扰”的现象并抒发感慨。先以概括语句领起这一段,然后借用诗句列举现象,并运用排比加强感慨之情。自然引出“美呢”的追问。]有人说: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界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绝不等同于“拥有美”——甚至,“观赏”与“欣赏”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目,后者用心。心可以抵达目与足不能企及的地方。

[紧承追问,针对中心论点,引发议论,指出“美”迹难寻是因为“世界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说明了“爱美”不等同于“拥有美”,应该“用心”“欣赏”美的道理。观点新颖,用语新奇。]

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让人屏息的蝴蝶。然而,人们的惊叹和艳羡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彩,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

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与遗憾。一连挖了几个坑洞,一边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发掘,像失落的旅者们一样,默默地退出。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我们知道,在那里,在厚厚的黄土下,有一群美的精灵。这就够了。

[针对上段观点,以“世人观兵马俑”这一典型例子为据展开论述,揭示了“美”在人们的目光“惊扰”下逐渐“消逝”的事实,呼吁“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突出了论点。]

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宁静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的更大威胁。

[紧承上段展开议论,分析人类行为中“惊扰美”的真正原因,为下文表达如何“不惊扰美”作铺垫,体现出论述的严密性。]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山洞最深处的彩蝶却还有回归故土的可能。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结尾段首先提出了如何不惊扰美,有力地强调了中心论点;然后又表达自己的愿望,“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可谓一语双关,情真意切。议论中不忘照应上文与开篇,突出了思维的严密与完整。]

[总评:这是一篇思维严密的议论文。这位考生抓住材料中表达的主要事件,以幽静的石洞里“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蝶翼”这幅美景引入自己的论点“熄灭蜡烛,让美长存心中,才是最好的选择”,即“莫惊扰美”,对材料意义理解准确,论点独特、深刻,论述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开篇由材料引出论点;然后从“面”上列举生活中“惊扰美”的现象,并由此生发议论,分析“惊扰美”的原因是“缺少保护美的心灵”;接着从“点”上举“世人观兵马俑”的现象,揭示“惊扰美”的典型事实,并由此生发议论,分析“惊扰美”的真正原因是“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宁静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最后自然引出“如何不惊扰美”的看法,并以“愿望”结篇,强调突出论点。全文从“惊扰美”谈到“如何不惊扰美”,从“爱美”到拥有“保护美的心灵、悔过的勇气和决心”,再到“愿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可谓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分析合理、论证严密,点面结合,内容充实——这些皆可在一等上限计分。全文表达流畅,句式灵活,修辞多样,如借连引诗句构成排比,“美呢”的简洁追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前者用目,后者用心”等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使用,等等,达到“有文采”这一发展等级要求;文中也不乏个性化的表达,如“世界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等等,达到“有创新”这一发展等级要求。但文中典型事例“世人观兵马俑”承上“观赏”而来,下文却以“在寻找美的过程中”相接,有点不流畅。综上分析,该文最后得分68分。]

技法解说

高考作文不是平时的习作,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作为应试作文,高考作文必须适应考查目的、符合《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高考作文也不是一般文章,可以任由读者凭一己好恶来评判;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高考作文又必须接受特定的“评分标准”的衡量。

对考生来说,明确《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各项要求、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顺利完成高考作文,获得好分数的重要前提。

一、认识和了解《考试说明》关于“写作”的要求:作文复习训练的依据。

江苏省《考试说明》有关“写作”的要求说明已经比较成熟,也相对稳定。下面是2014

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中关于“写作”要求的说明。

能写记叙类、论述类和抒情类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熟悉和理解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的要求,遵循两个等级的要点写作,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

二、认识和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自我对照、自我评判的标杆。

“评分标准”是高考阅卷老师评分的参照,其实也是我们写作训练中自我对照的标杆。江苏高考作文评分从2010年开始,采取“综合评价、分等评分”的方式,将高考作文分设六个等级(类),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五个方面进行考察评判。评分等级标准与评判要点已经比较成熟与稳定:

评分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首先从切题、立意、选材用材、结构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大的方面来综合评价,确定其大致所在的类别,再根据文章细部的差异特点上下浮动。

完全切题,立意独到、深刻,且结构、选材方面多有突出之处,语言表达好,为一类卷。

完全切题,立意正确、准确,且结构、选材方面有一方面较为突出,语言表达较好,为二类卷。

基本切题,立意基本正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平实,为三类卷。

基本切题,立意基本正确,但略有牵强,泛泛而谈,无新意,无意蕴,语言基本通顺,表达一般的,为四类卷。

不切题,题意不明确,有点牵强,其余四方面明显较弱,为五类卷。

不切题,综合评价其余四个方面都比较差的,或者如评分细则“个案处理”中①④项的,或者穿靴戴帽、生拉硬扯的,或者另起炉灶,与题无关的,均为六类卷。

江苏省每年都会根据具体的作文命题制定“评分细则”,针对当年高考作文题,就“审题”和“判分”等理解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对“评分标准”作具体解读并作出相应规定。《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还把“记叙文”与“议论文”的评分等级标准作为“表解”的重点栏目,更方便阅卷老师对照与操作。

作为考生,了解高考作文“阅卷指导意见”也是有必要的。

2013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说明

1.作文题

(见

全文论述的中心,立意合理、明确、具体。]

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从涅瓦湖畔,到撒哈拉,到北极,他用摄像机捕捉自然最灵动的生命。他从不惊扰生命的安宁:不走近天鹅,不在麻雀窝中安装微型摄像头,永远穿着与自然颜色相调的衣服,静默地伫立、取景。他拍的相片总是那样和谐与安详。大师对自然有最深的爱,对生命有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不惊扰,不忍心破坏那固有的安宁。

点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紧扣中心论点展开正面论述。首先从对待自然的角度提出分论点一;然后举日本野外摄影师星野道夫尊重自然生命的事例进行论述,事例新颖;再以因果分析小结,突出论点,简洁有力。全段形成完全论述段,层次清晰。]

相比当下,许多野生动物园却以保护动物为由将其圈养,如自然保护区的熊猫被置于游客的闪光灯下,看似是保护,其实是对它们安宁的环境的破坏。我们总是怀着一颗善心,去做一些实际上破坏生命安宁的事,这看似微不足道、不会有影响,有时却是对生命最深的伤害。

点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联系现实反面论述,从人类对待自然生命的角度,指出现实中“善心”与行动相悖的现象,突出了论述的针对性。]

对自然如此,对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我想起柴静的《看见》。她去采访艾滋村的儿童,那些孩子们见到摄像头都躲得远远的,见到城里人总是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正如柴静所说:“闪光灯伤害了他们,我们的怜悯伤害了他们。”是的,这些生命需要的是让他们舒适的环境,是安稳的生存,是我们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可以关爱,却不要涉足;给他们安宁,给他们内心的静与理解,这才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尊重。

点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紧承上文,由对待自然生命转向对待社会,提出了分论点二。然后以柴静采访的事实展开论述;再以主旨分析的方法进行小结,明确观点,强调论点。事实典型,现实意义明显,结构层次清晰。]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林清玄说:“我一直以为当时最缺的,一为从容,二为有情。”

对待生命,我们要从容,不惊扰,不惊吓。对待生命,我们要理解,要有情。真正有了爱,才会懂得尊重生命,让生命安宁。

点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概括上面两层论述,确立分论点三。然后引用林清玄的话作论据,并从如何尊重生命、不打扰生命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再次强调了论点。简洁清晰。]

下一次去山洞,莫点蜡烛吧,让生命得以安宁。万物自在,和谐相依。莫惊扰生命,让其安宁、恬静。

点评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再次扣住作文命题材料,以自己的愿望总结全文,既照应开篇,又突出论点,简洁,有感召力。]

总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评: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有如下亮点。首先作者能从命题材料展现的探险者的行为中发现材料意义与现实意义,并据此立意:不打扰,不涉足,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立意切题,独到、深刻,可以按一等上限计分。接着,

下页

篇三: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汇报与反思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汇报与反思

朱孝伟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壹总体印象

命题变化大;审题难度高;考场意识弱;基本训练差

贰评分细则

一、审题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过“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探险者与蝴蝶”材料的基本理解

这是一则经命题人改编而来的生活故事,也是一则价值取向明显且有“先天缺陷”的作文材料。大凡从材料的“人”、“事”、“情”、“理”等角度入手,抓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美丽”、“小与大”、“关系”、“影响”等关键词,形成的“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的立意,都是允许的。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考生的写作基本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维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2、判分等级

一类:63~70;二类:56~62;三类:49~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4、几点说明

①作文评分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维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为六类卷。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特别提醒: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判分。一方面,同一角度中的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立意,也要看文章写得如何。

5、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同时,文章提交专家组。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足100字,0~5分;200字左右,6~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只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赋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是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没写题目的,正常评分后,扣2分。

⑦审题有难度,提交给组长。组长提交给专家组,不越级。

叁阅卷思考

一、关于材料作文

纵观2004年以来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经过了三个阶段,

1、探险者。探险者入洞之后就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没有拍打它们,也没有追赶它们,而是悄悄地离开,因为他们不想惊扰蝴蝶。这说明这些探险者还是懂得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当然,他们的探险行为已经在客观上影响了蝴蝶,也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可以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角度入题。

2、蜡烛。探险者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小小的举动,却大大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和生存习惯,所以等探险者

附录:2013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15篇)(一)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

下页

篇四:2013年高考语文汇编考考点20作文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20作文

1.(2013·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切割师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老切割师的话和钻石。

从切割师的角度立意,材料中出现的两个人物——老切割师和年轻切割师就是两个选择的角度,一个代表“经验”,一个代表“勇气”。“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是递进关系,所以写作侧重点应是“勇气”,但不可彻底抛弃“经验”,只谈“勇气”。可以从“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1-

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平常心”等角度切入。

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

由上表可挖掘以下信息:材料的核心问题是同学关系,大多数人认可同学关系,同学关系是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融洽的。可见这道作文题目的话题就是同学关系,应该说难度不大,但要在高考考场中脱颖而出,则需要在主题深度、手法技巧、语言表现、素材展示等方面超出常人。

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珍惜同学关系、尊重获得信任、超脱自我融入群体、良性竞争获得双赢等。但注意都应控制在“同学关系”这个话题之内。

3.(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谈一个人如何才能得到承认和尊重。认真分析-3-

这段对话式的材料,不难发现:

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沙子和珍珠。弄懂这两个词的深层意思,是审准这道题的关键,也是作文正确立意的前提。通读材料,可以确定,沙子和珍珠,实质上是指平凡和杰出,也可以说“沙子”是指人生无所建树的普通人,而“珍珠”则是指功成名就事业有成的人。

材料中有两个人:年轻人和老者。年轻人是一个“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从而对人生充满困惑的人;老者则是一位对人生有很深感悟,能巧妙化解年轻人人生困惑的智者或导师。从老者的言行中,我们可以这样确定他的看法:要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就要做一个事业有成的不平凡的人。只有如此,一个人才能如珍珠一样在社会中熠熠发光,被别人发现,从而被别人承认和尊重;否则就会如一粒普普通通的沙子一样埋没于社会中,毫无光彩,不能被人发现,自然也就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和尊重。

材料中有两处关键句,即

立意角度及写作思路:

4.(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5-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