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朱玉霞老师《逮蚂蚱》点评稿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8 16:07:09 体裁作文
朱玉霞老师《逮蚂蚱》点评稿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朱玉霞老师《逮蚂蚱》点评稿作文

有“行”有“声”,“情”“趣”兼生
——评丁丁的《逮蚂蚱》点评人导师朱玉霞老师      1.点面结合,得失兼顾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本文中,小作者先从面上概括叙述了一开始的挫败。请看:   “我们看见一只就扑过去,看见一只就扑过去,有时两个人都撞到了一起,还是逮不到蚂蚱。”     连续两个“看见一只就扑过去”,不仅勾画了一开始“我们”所受的重创与囧境,同时也暗含了我和唐铁城见到蚂蚱时的欣喜、急躁、鲁莽的心理,虽简尤丰,情趣兼生。(这里所谓的“面“是改良派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面”。)    接着,丁丁又紧紧抓住其中一次成功捕捉的过程,把它聚焦,放大,拆解,缓慢播放,通过这种“点”上的细致的描写,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逮蚂蚱时的快乐与情趣,感受到了那一颗欢蹦乱跳的童心。     一“失”一“得”,也使事件有了情节,有了变化,有了过程。小丁丁,好样的!      2.用词准确精当,生动传神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精准用词,把动作像慢镜头一样推移。请看下面两个片段:    “我用自己的影子罩住蚂蚱,唐铁城悄悄地走过去,慢慢地蹲下来,两只手合在一起迅速扣下去——”   “唐铁城用一只手慢慢地抓起蚂蚱,举到眼前,小心的伸开小拇指”     “罩、走、蹲、合、扣,抓、举、伸”这一系列的动作,准确传神,自然连贯,不仅如此,几乎每一个动作之前都有修饰性的词语,足见小作者语言功底和习作的用心。同时,小作者的观察力也很强,能敏锐地捕捉逮蚂蚱过程中的这些细小的动作和人物的神情,精炼字词,生动传神地再现当时的场景画面。     诸如这一类的动作神情描写,还有不少,例如开始的“看了我一眼、飞快地冲出教室,向操场奔去”等,都写出了唐铁城对“逮蚂蚱”的“迷”,真的是一个爱玩,会玩的玩家。     俗话说:三份长相,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装扮的手段有很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抽象、简单”进行“具体化描写”,而写事中的活动自然就要关注动作。      3.注意运用不同的对话形式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小作者注意恰当地运用不同的对话形式来描述人物语言,展现情节的起伏变化,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     “又发现了一只,我刚要扑过去,唐铁城一把拉住了我:‘等等,我们要想一个好办法才行。’”(点评:提示语在前,并注意了人物的动作“一把拉住”,突出了唐铁城在受挫后能善于思考,及时总结。)      “‘什么办法好呢?’我着急地问。”     (点评:提示语置后,先声夺人,表现了我的急。)      “你来掩护,我来抓。”  “好!”我用自己的影子罩住蚂蚱,唐铁城悄悄地走过去,慢慢地蹲下来,两只手合在一起迅速扣下去——      (点评:无提示语,一则无需多言也能自然分辨谁说得话,二则也更凸显了我们的注意力早已转到了逮蚂蚱这件事——)      “抓到了!”我们俩同时喊了起来。      (点评:对话在前,自然凸显激动!)     总之,单纯地从叙事的角度看,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习作,尤其是对于一个习作刚刚入门的孩子来说,已是难能可贵了。  
   商榷建议:
     本篇习作,最大的遗憾是丁丁对“写人叙事”与“纯粹叙事”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但是这对于三年级上的孩子来说也是高标准、严要求,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很正常,我们不能因此就给孩子扣上一个“不会审题”或者“审题能力差”的大帽子。     但是这也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忽略或者不提。依据本单元的选文和本次习作的要求来看,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那重点应在“人”上,而所选事例就应紧紧围绕人物的某个特点来写,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而本文就是缺少对人物特点的关照,不过丁丁的成功之处就是事例写得真、活,因此,从事例的描写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个爱玩、会玩,聪明机灵的小男孩”。基于此,建议丁丁的这篇习作从头尾入手,把事例中反映出的人物特点点亮即可。当然如果老师的理解不尽正确或者不太恰当,小作者也可自己定夺,从这方面入手修改。     基于多就少改的原则,我就头尾贸然做了一点修改,请看:     ◎开篇的尝试性的修改:      说到玩,我不得不举荐一下咱们班的唐铁城同学,他可是班上名副其实的玩家。只要有好玩的,总少不了他。这些天,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迷上了逮蚂蚱,唐铁城更是疯狂。他为了逮蚂蚱,上学连水杯都不带了,直接带一瓶水来上学。     修改原因:     原文以事件开篇点题,很好!但那是叙事文的典型开头,缺少了对人物特点的关照。因此在原文的开始处,加上一句对人物特点的简要介绍,就把习作的重心悄然转移,落脚点在人。      ◎结尾的尝试性修改:     “你这个害虫,我才不会放掉你呢!”      说着,他就把蚂蚱放到了早就倒掉了水的瓶子里,继续逮起了蚂蚱。一只,两只,三只……欢乐的叫声在操场上回荡,秋日的阳光下,他涨红的笑脸比红高粱还红。      修改原因       原文小作者的“继续逮蚂蚱”,也注意了首尾呼应,但落脚点还在事上。另外简单的一个“继续”,缺少想象的引力。此处,把“早已准备好的瓶子”改成“早就倒掉了水的瓶子”,更能凸显唐铁城对逮蚂蚱的痴迷。“欢乐的叫声、红高粱一样的笑脸”,更具画面感,人物形象自然就立了起来,可感可亲。当然,这样的写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拔高。     当然,这样的修改只是老师依据你习作中的事例所进行的一种揣度,未必与事实相符,如有不当,丁丁也可自己修改。这里老师只是为你做个引子,丁丁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
    修改版:逮蚂蚱
    说到玩,我不得不举荐一下咱们班的唐铁城同学,他可是班上名副其实的玩家。只要有好玩的,总少不了他。这些天,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迷上了逮蚂蚱,唐铁城更是疯狂。为了逮蚂蚱,上学连水杯都不带了,直接带一瓶水来上学。  下课铃一响,唐铁城回头看了我一眼,我们俩就飞快地冲出教室,向操场奔去。我们要去逮蚂蚱。操场的草皮上蚂蚱可真多,却不那么好抓,我们看见一只就扑过去,看见一只就扑过去,有时两个人都撞到了一起,还是逮不到蚂蚱。   又发现了一只,我刚要扑过去,唐铁城一把拉住了我:“等等,我们要想一个好办法才行。”   “什么办法好呢?”我着急地问。   “你来掩护,我来抓。”   “好!”我用自己的影子罩住蚂蚱,唐铁城悄悄地走过去,慢慢地蹲下来,两只手合在一起迅速扣下去——   “抓到了!”我们俩同时喊了起来。   唐铁城用一只手慢慢地抓起蚂蚱,举到眼前,小心的伸开小拇指,只见蚂蚱在唐铁城的手里蹬来蹬去,好像在说:“你们放了我吧,大自然才是我的家。”  “你这个害虫,我才不会放掉你呢!    说着,他就把蚂蚱放到了早就倒掉了水的瓶子里,继续逮起了蚂蚱。    一只,两只,三只……欢乐的叫声在操场上回荡,秋日的阳光下,他涨红的笑脸比红高粱还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