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那儿,是自由(7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6 07:54:09 字数作文
那儿,是自由(7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那儿,是自由(700字)作文

  小时候望着鸟儿在空中悠闲地徜徉,我总会托着腮帮,怀揣着一颗向往的心:“我也要像鸟儿一样自由。”然而,这真的是自由吗?

  《海底两万里》能给我们寻觅答案的带来不少启示。尼摩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在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拥有自己神秘而生机勃勃的海底森林和别致的海底私人牧场,生活安逸,无所制约,来往不忌。而鱼叉手尼德自始生活在陆地上,突然“做客”海洋,没有了脚板印在地上踏实的感觉,有着极大的不自在。面对舱内要输氧、走出舱外又得穿起一身装备全副武装的海洋生活,他则是十分拘束,他向往的是能够在陆地上大步快跑的自由。而这两种向往正是两种相反的思想。

  尼摩船长的自由是脱离尘俗,过着向往的美好海底生活。而尼德又厌倦囚牢般的海底,天天盼望能够回到陆地,恢复自由行动,所以他才想方设法地逃离鹦鹉螺号。而他们这两种极端都关乎于两个词语:自由、向往。

  那自由到底是什么?是尼摩所坚持还是尼德所固执?

  猎豹驰骋在草原,无所束缚与顾忌,只管向前奔跑。但它的自由相对于鸟儿又成了不自由。地面时猎豹的活动范围,鸟儿同样也可以行走于地面并且有着飞行的技能。“天高任鸟飞”,那鸟儿是自由的吗?

  相对于鸟儿的自由,再细想鱼儿,能够在水面赏会儿日出日落,在水中穿行无阻,在水底结交各类奇丽的水生生物。而鸟儿呢,至多恐怕也只能临水而梳吧!那鱼儿又是自由的吗……由此可见,自由是有相对性的。

  每种生物甚于每一个体对自由都有独特的理解,而相对的自由又是怎样成为个体所向往的呢?这便是适合每一位自身的。自由虽也有不自由之处,但最适合自己的、最符合自己意愿的就是自由。

  那么,自由又在哪儿?

  心中最深最深有着向往,全部细胞都懂得适应。心那儿,便是自由。

  不要再去空羡鸟儿能够飞翔,把握好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自由。心中的自由一直低吟:依心所欲,活在当下。

    初二:傅依

篇一:自由作文

《自由作文》导学案

篇二:自由作文

三年级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时间在慢慢中过渡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走到了学期的结束。在这一个学期的习作学习中,蒋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探讨、研究、学习、掌握、运用了许多的写作方法,我也一直坚信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还记得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简单那地说,写作文就是将小朋友们将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的文字。”回顾自己一个学期的习作历程,自己收获了哪些?进步了哪些呢?为了考察大家的写作水平,今天我们再次步入 “作文列车”,检验一下自己这个学期的所得,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写作的乐趣吧!

还等什么?赶快跟上吧!

学习旅程

本次习作的要求:

蒋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已经知道了习作的题目,对于我们已经练习了一个学期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下一步就是要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手中写起来就顺畅。那么,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从我的分析来看,大体有以下一些要求:

请小朋友们注意啦,本次习作有两点要求:

1.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景、物、想象世界等都可以写,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也可以。

2.完成习作后要修改,注意使用一些正确的修改符号。

你明白了吗?!

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蒋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目的是在学期末给小朋友们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表达机会。如果我们选择不好的,会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去写呢?不用着急,跟我一起慢慢想。

首先,我们在写之前可以先让想一想这学期都写过哪些作文?仔细回顾一下,这个学期所写

过的作文:

1.课余生活;2.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看图作文——秋;4.观察日记;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6.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7.编写动物童话故事。

从作文的内容上来看,人、事、景、物、想象类的我们都写了;从作文的体裁上来看,散文、诗歌、童话我们都也接触了一些。所以,这次作文主要是将自己以前所掌握的习作能力综合地展示出来的一次机会。

你准备选择哪个内容和哪种体裁来写呢?

学习旅程

蒋老师:让我们来好好地分析一下:《掌声》讲述的是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一次成功的实验》讲述的是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给予树》讲述的是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好汉查理》讲述的是自称“好汉” 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你仔细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小朋友:哦,我明白了!这些课文都是围绕一个“爱” 字来记录事情的,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人间真情。

蒋老师:是的!其实,有关“爱”的话题在以前我们学习的课文中已经有过了,但这次的单元内容有所变化,内涵上更加丰富了: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容。比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 的思想。

小朋友:知道了!我们在描写“爱”的故事的时候,还要注意“爱”带给我们的启发。

蒋老师:是呀!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发生在我们少年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这样就能做到真情实感。所以,这次的作文我们可以围绕“爱的奉献”来选择材料,进行描写。

这些都想清楚了,那我们就可以开始动笔了。

【学习课文,重积累】

小朋友:老师,你刚刚说“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是否在写有关“爱”的实例的时候,我们只要将事情的过程写出来就可以了呢?

蒋老师:你只说对了一半。我们在记录事情的时候,一则要注意“爱”的实例的过程,同时为了表现出“爱”的主题,我们还要注意描写过程中的一些常规的写作方法。

小朋友:哦!是不是像前面我们在写作时候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的细节描写呢?

蒋老师:对!我们只有抓住细节,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对于表现文章的主题才更能直观。比如《掌声》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外在的动作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低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文章从

下页

篇三:作文:那段自由的日子

那段自由的日子

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

一只鸟,被主人无情地关在笼子里,供他(她)玩赏。它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它的天空。然而一次次的头破血流并不能换来主人的怜悯。它没有放弃,时刻准备着飞出笼子,实现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梦想。

我,被语数英物化政史无情地关在笼子里。外面的枷锁似乎是生命之重。然而,这一切我必须去承受,无论我往哪个方向逃,都是绝路。笼子外,贝多芬的《自由交响乐》让我向往,而我却不能出去。

有一天,主人喂完食忘记了关住笼子,它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出了笼子。那一刻,它的灵魂做了一次深呼吸,面对属于它的天空,它尽情地用白云擦拭它那缺少光泽的内心。它自由了,它的灵魂在那一刻得到了重生,它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我疲惫地躺在书山题海中,无力地张开眼帘想看到希望。突然,妈妈打开“笼子”对我说:“累了吧,累了就休息休息。”听到这,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笼子”。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面对灿烂的阳光,我欣喜若狂。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努力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它无忧无虑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的梦想已完成,它有着缺陷的生命已完整。接下来,它应该做些什么呢?想着想着,一张巨大的网已把它网住,它知道发生了什么,它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它终于放弃了。它的夙愿已完成。那段自由的日子带给它一束天堂里的圣光,它无憾。

我在跳跃的琴弦上触摸蓬勃的梦想,突然琴的电源被拔掉。“可以学习了”,一句冰冷的话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现实。我放下梦想,但我无悔。因为只要我用倔强的双手握紧梦想不放,下一站一定会到达我要的天堂。那段自由的日子成为我内心的慰藉和动力,为了梦想,我必须全力以赴。

一瓣雪花在深处无声地燃烧,一只鸟在笼子里仰望,一个人静静地徜徉于那段自由的日子??

篇四:自由 作文

4

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一切皆有可能也早已成为相对的定论。自然,自由也不例外。

当今社会,自由已成为一种人权。但这种权利却不是绝对的,它是在法律的约束下划定的。杀人放火也是自由,但却超出了法律的范围,影响到了他人与社会的和谐。显然,这种自由不是我们常说的自由。还比如,老师追问你为何欠作业时,你却大声呼喊,这是我的自由!而这,不是我们该提倡的自由,它也超出了规定与界限,不合情理,影响到了他人,也不是常态的自由。

那么,什么是常态的自由呢?当自由被嵌上各种条条框框时,还是自由吗?

从广义来讲,没有绝对的自由,这是每一个生物体生存的准则。所谓的自由,不是凭主观臆断地为所欲为,而是在客观规律的约束下理性的自由。放到在现实生活中便是,大到不违反法律法规,不危害国家利益,小至不违反社会准则,不影响他人,合乎情理的自由。所谓,没有规矩,则能成方圆?我们来约束自由的目的,就是为了客观理性指出正确的方向。于是,常态的自由,也就是不盲目,不绝对,不孤立的。

为何会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界限呢?仅仅只是年龄的问题吗?未成年人无论在思想意识还是主观行为上都不够理性成熟,肩负不了责任,未达到成年之标准。所以,为了使之在迈向成年的步途中是较为正确的轨迹,我们就有了称之为轨迹的规定。

从狭义来说,我们应该拥有的自由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假想如果自由失去了这样一种“文明”的约束,世界会是怎样?疯狂肆意蔓延,血腥四处洋溢,杀气无处不在?于是百姓颠沛流离,惶恐逃窜?这就是我们要的自由?我看到的只是历史倒流至原始社会的杀戮,野蛮而残酷。最后,人类为之奋斗了几千年的文明,顷刻间为了这无知的“自由”,埋没于脚下。

再来看,未成年人若接受者荒蛮无知的教诲,成年之际以长江后浪推前浪姿态……那时,不被约束的自由不再是令人向往的,是令人恐慌的!

人类几千年的进化,定下的规矩也是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我们要颠覆,是何等的荒唐? 我们都是新时代的文明人,传承着老祖宗的宝贵经验,何等来之不易。

未成年人的我们,社会经验尚浅,有什么能力去和千年古训抗衡?所以受到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的保护也理所应当。不要把这样一种保护看成限制自由的行为。

自由不是绝对的,青春的列车会在良好轨道的保护下顺利到站,不偏不倚。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