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06:48:22

《社戏》教案

社戏
鲁迅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简介作者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研读课文,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能力目标:品位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自然流畅.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研读课文,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4课时.
第1课时目标: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具体过程:
一、提问形式,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板书)社戏 鲁迅
二、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
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
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
欣赏几幅社戏以及江南水乡的图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如何抓住“社戏”给文章划分层次?
2、读准字音
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补充词语:大抵 偏僻 欺侮 絮叨 怠慢 聚拢 潺潺 蕴藻 家眷 踊跃皎洁 漂渺 后舱 用手撮 桕树 癞子 纠葛 船楫 大拇指 打呵欠
3、理清情节及作者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看社戏前的波折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赵庄看社戏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层次:一、(1——3)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二、(4——30)看社戏 戏前波折(4——6).
双喜的好主意(7——9)
月夜行船(10——13)
船头看戏(14——21)
月下归航、吃豆(22——27)
平安到家(28——30)
三、(31——40)戏后余波——六一公公送豆
四、家庭作业:
注音13个: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补充词语:大抵 偏僻 欺侮 絮叨 怠慢 聚拢
提高层作业:
(一)辨别字音:行辈、银行、行走 归省、省略 省悟
(二)辨别字形并组词:倘若、淌汗;抵挡、底细;同伴、搅拌;鱼钩、钓竿;挖掘、倔强、豆浆、木桨;竭力、揭示;陪伴、赔偿
(三)解释下列各词:朦胧 模糊 皎洁 飘渺 婉转 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