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是谁发明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06:41:04

珠算是谁发明的?

在15世纪,徐岳就发明了算盘.
中国人
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非原创)
东汉末,天目先生
汉代 徐岳
最佳答案算盘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计算工具,算盘的发明者是谁?准确的发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从东汉时期徐岳的著作《数术记遗》中我们最早看到“珠算”这个字眼.不过,注释中说它只能做加减法.今天看来,这顶多说是算盘的一个雏形吧.从现有可靠资料分析,珠算发明于宋元时期.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1592年)是当时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专门讲述珠算的著作. 人们查阅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从宋元时期查到程大位(1553~1606)所处的时代,都查找不到算盘发明人的名宇.其实,前面提到的算筹的情况也是这样,这固然表明封建统治者对科技发明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改进、完善的,很难说是哪一个人的功劳. 珠算是由筹算进化而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筹算进行了改革,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歌诀.例如14+7的歌诀是“七除三进一”,同样,14—7的歌诀是“七退一还三”等等.所有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有一套歌诀.实际上,在珠算出现以前,除了个别的除法歌诀外,几乎全部的珠算歌诀都已齐备. 歌诀出现以后,计算速度提高了,继续摆弄算筹进行计算,就会手不从心.许多在室外进行计算的商业人员,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尤其容易把算筹摆乱,造成错误.这样一来,珠算代替筹算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条件已经具备,而且成了十分急需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工匠、计算人员和商业人员一起,共同研制出巧妙的算盘. 算盘与算筹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在算筹表示的数字中,一根上筹当五,一根下筹当一;而珠算盘中,档上一珠当五,档下一珠当一.筹算中有条约定叫“五不单张”,意思是5不能单用一根筹表示,这就是算盘中档下有五珠的缘由.数学史专家还可以找到算盘中档上有两珠的筹算根据.上述事实,足以证明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 算盘是我国古代重大科学成就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运算简易、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历久不衰.直到今天,珠算仍是我国小学生的必修课.尽管各种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在市场上已经相当普及,但作加减法时,它们的计算速度仍赶不上珠算的熟练操作者手中的算盘. 珠算在中国大显身手之后,又漂洋过海,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然而,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人不少精力.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 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 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其依据是,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三,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于宋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算法统宗”条).四,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此外,宋代的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较多的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 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使用了两千年的筹算在此时演变为珠算,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算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关它的起源却争论了上百年,无法统一.但愿有更多的有志者投入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早日得出科学的结论,以告慰于古人.无愧于后代. 象征 “乘除不失,毫厘分明”算盘常用来象征精打细算,毫厘不差.在北京东岳庙速报司中,挂有两座大算盘,长6尺、高2尺,共29格、203枚算盘珠.这座算盘表示神灵给下届的人们计算功过不查毫厘.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可见当时“珠算”与现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应该算是他吧。
百科全书上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