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流行的烈性传染病,又称黑死病的是什么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4 11:34:02

中世纪欧洲流行的烈性传染病,又称黑死病的是什么病

鼠疫又名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啮齿动物之间,借助鼠蚤叮咬而传给人.鼠疫通常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病原体可借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受染动物或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人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鼠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未经治疗的腺鼠疫病死率达50%至70%,败血症型接近100%. 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数次毁灭性的鼠疫大流行.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流行高峰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持续近300年.这次大流行仅在欧洲就造成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据记载,当时伦敦的人行道上到处是腐烂发臭的死猫死狗,人们把它们当作传播瘟疫的祸首打死了.然而,没有了猫,鼠疫的真正传染源——老鼠,就越发横行无忌.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860年,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鼠疫也曾多次在中国肆虐.一些史学家认为,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前,明朝的京营兵士就正遭受鼠疫侵袭,元气大伤.以至于北京城墙上,平均每三个垛口才有一个羸弱的士兵守卫,根本无法抵挡李自成精锐之师的进攻. 随着人类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和对鼠疫的科学认识不断加深,鼠疫目前总体处于平稳状态.日本学者北里柴三郎和法国细菌学家A·耶尔森在1894年发现并描述了鼠疫病原体——鼠疫杆菌.后来人们发现,鼠疫杆菌对干燥、热或紫外线抵抗力弱,煮沸1分钟即可被杀死,一般消毒药如甲酚、漂白粉、新洁尔灭和乙醇等均能杀死鼠疫杆菌,但该菌对于低温抵抗力很强,在冰冻组织中能生存数月至数年.科学家还发现,如果能够在发病24小时内进行抗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转危为安. 虽然人类已经找到对付鼠疫的办法,但应该看到,世界范围内的鼠疫自然疫源并未缩小,除澳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再加上经济差异造成各国的卫生条件参差不齐,因此现在还不能排除世界上局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暴发鼠疫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