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医药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医药学论文:《伤寒论》论汗琐谈[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5:34:09 医药学论文
医药学论文:《伤寒论》论汗琐谈[1]医药学论文
【免费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关键字:阳明病 阳气 无汗 自汗 发汗 太阳病 中风 太阳 不得 出现
  摘要:《伤寒论》论述“汗”的条文有一百余处。笔者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分析了汗出的分类及机理,并指出从汗证可分析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讨论了汗法的应用、汗出禁忌、误汗变证等问题。从而揭示了汗与人体阳气和阴液的关系。


  


  汗是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产物,《素问·阴阳别论》指出,“阳加于阴谓之汗”。病理之汗称为汗证,汗证对分析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都有重要临床意义。汗法是治疗疾病的第一大法,汗法有适应证、禁忌证及误汗变证数端。《伤寒论》论汗的条文达一百余处,从中可揭示汗与人体阳气和阴液(津、血、精)的关系。


  1 病理性汗出分类及其机理


  病理性汗出,因其特点、部位及程度不同,其病机亦不相同。


  1.1 从汗出特点分


  (1)无汗:即病中全身不见汗出。其病机有二,一为风寒之邪束表,腠理闭塞,津不得泄而无汗,太阳伤寒证无汗即是。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说:“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二是素体正虚液亏,无汗可出,如201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2)自汗:指病中体表不自觉地出汗。营卫不和、里热炽盛皆可自汗出。营卫不和所致自汗出,如太阳中风证,风邪外袭,而风性疏泄,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营卫不和而自汗出。论中明确指出:“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12条)。虽未感受外邪,但机体“卫气不共荣气谐和”(53、54条),亦可常自汗出;里热炽盛,蒸腾津液外出而致自汗出,如阳明病里热炽盛,迫津外泄之自汗出(48、187、188条)是也,故208条云:“阳明病本自汗出。”


  (3)盗汗:寐则汗出,寤则汗止为盗汗。太阳中风,营卫不合,本应自汗出,若见“微盗汗出”(138条),说明邪已及里。阳明热炽,阴为所迫,寐则卫气不致,阴不内守而盗汗(206条)。三阳合病,证见少阳亦盗汗(268条),少阳位居半表半里,主疏泄,目合则阳入于阴,卫阳减弱,里热加盛,热迫津泄,故盗汗。


  (4)战汗:病中全身战栗同时出汗为战汗。正邪交争较剧,正能胜邪时,可见战汗。如正气不足而患太阳病,在正气来复时将战汗而愈(96条)。少阳病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下后正气受损,若柴胡证不罢,再服小柴胡汤,机体得小柴胡汤之助,正气振奋,抗邪于外,将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而解(104、154条)。


  (5)狂汗:狂躁不安同时出汗为狂汗。197条“奄然发狂,濈然汗出”,为水湿之邪郁滞不解,浸渍关节,郁而化热,然胃气尚强,正能抗邪,但湿郁日久,不能遽化,正邪剧争所致。


  (6)漏汗:汗出如水,漏泄不止称漏汗。为卫阳大虚不能固表,腠理开泄所致。如太阳病发汗太多,即可出现“遂漏不止”(21条)。《内经》亦有“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之说。


  (7)冒汗:头目如物蒙蔽,识物不清,外见汗出称冒汗。95条“冒汗”为太阳病误下伤里,复汗伤表,表里俱虚,邪乘虚而入,待里阳振奋,阳气达表,逐邪外出所致;365条“冒汗”,为厥阴病戴阳证,此乃不足之阳振奋与邪相争达邪外出所致。


  (8)红汗:外感病出现鼻衄称红汗。为邪郁太阳肌表,阳邪郁遏太盛,走窜血络,迫血妄行所致。太阳伤寒证鼻衄有未经治疗而衄(47、55条)与服药之后致衄(46条)之别。


  1.2 从汗出部位分


  (1)额汗:发际之下,两眉之上汗出称额汗。其机理有虚实之别。阳明病误用火攻,湿邪郁于里,热无从出,湿热上蒸(205条)之额汗出属实;三阳合病,胃热炽盛,津液被灼,再误下则阴竭,阳无所附而上越(224条)之额汗出属虚。


  (2)头汗:颈以上头面部汗出称头汗。论中云:“齐颈而还”可知。太阳中风,本应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若以火劫发汗,火热之邪上蒸(114条);阳明病下后 ,邪热留于胸膈,蒸发津液于上(231条);阳明病热盛,下后邪与热相合,邪热蒸腾于上(221条);少阳枢机不利,气机不畅,阳气不得宣发,郁而上蒸(152条);伤寒不解,邪热与水饮互结胸胁,津液不得充达全身,而郁蒸于上(140条);皆可导致头汗出。


  (3)手足汗:两腕关节至五指端、两踝关节至五趾端部位汗出称手足汗。四肢禀气于脾胃,故脾胃病证可见手足汗出。阳明病燥结成实,津液被蒸外出(213、223条),及胃阳素虚,复中寒邪,阴寒内盛,阳气不固医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