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2 01:30:55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教育学论文
【学术科研网 - 教育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正文: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所谓的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发性。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探究学习已代替传统的接受学习,成为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影响数学探究学习的因素

1、主体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结构

进行数学的探究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自身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结构必然影响着他们从事探究学习的方式、对问题的探究和掌握程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个发展阶段的思维可以脱离具体对象,在抽象的水平上进行思维活动。此时学生不但可以在实际问题中从事数学的探究性活动,还可以在数学领域中进行适当的探索活动。如探索地砖铺地板问题、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问题、探索抛物线中的数形结合问等。

另外,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项知识,都不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的,他在学习之前就已经具备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是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内部前提条件。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指出:“学习是积累性的。”较复杂、教高级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之上的。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教育目标是有层次的结构,有连续和积累性。”在学习变量对学习成绩变化起作用中,认知准备状态占50%。学生是否学到新的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针对这种客观事实,让学生进行数学的探究学习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必须选择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结构的内容进行,要给予适合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项目,让其思维活跃起来。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