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 网络化与大学教育[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4:55:32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 网络化与大学教育[1]教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教育学论文】
【内容提要】人类即将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影响下的未来大学或许是21世纪大学教育最有意义的课题。文章在探讨了网络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为之所作出的反应之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网络化下的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作者试图将之表述为四个方面的趋向:大学的地域性消失,代之为“核心地带”与“外围地带”;大学的高深性趋弱,代之为世俗化与多样化;大学的综合性丧失,代之为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大学校园淡出,但大学精神依存。
【关 键 词】网络化/大学教育
【 正 文 】
人类正在迈入一个充满梦幻的新世纪。这个新世纪将以独一无二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全球网络化。人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并非梦想的现实:“地球上每一个人将随时随地都可以同另一个人自由地进行联系。正是这个简单的事实,犹如工业革命把农业的中世纪改造成为过去的二百年的工业文明一样,将使整个的世界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1]如果说,80年代初,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曾给刚刚打开国门的人们一个令人“虚幻”的技术世界,那么,今天,站在世纪末的门槛前,人们已毫不怀疑计算机和电信革命对人类正在或将要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学教育也在这一影响之中。现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革命对未来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一、网络化的革命性意义
在讨论信息技术革命对大学教育影响之前,有必要认识这场革命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
(一)网络化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化是指用Internet(包含了数字化、多媒体)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间。 “Inter ”的含义是“交互的”, “net ”是指“网络”,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
比尔·盖茨这个名字已成为因特网和微软的代名词,也成为20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的代言人。他创造了一个进入梦幻世界的捷径,把人们带入充满想象与现实结合的电子时代。尽管我国目前尚有23.6%的大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51.7%的学生从未使用过网络[2], 但由于大学生们对先进知识和技术特有的直觉和敏锐,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网络化时代的追求。
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8月2日一期文章中认为,因特网的使用正在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据美国研究网络业的eMarketer公司预测, 至2003年全球经常使用网络者将达3.5亿人,比1998年底的9540 万人增长26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999年7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当年6月30日,中国使用国际网络(互联网)的用户数已达400万(1997年,只有64万人上网)。据国际数据公司预计,到2001年,中国的网民将达到2700万人。可以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革命正在通过“1 ”和“0”组成的一串串“比特”所代表的数字化, 静悄悄地进入我们的生存空间。它对社会的震憾将视如18世纪第一台蒸汽机那样,以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其著名的“数字地球”概念中对信息时代的本质作出了精辟的论断:“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推动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是一场革命性的变迁。”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还没有过任何一种技术能像“网络化”这样,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
显然,这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革与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1.在经济生活上的影响。
(1)经济增长理念的改变。新增长理论认为, 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将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技术进步和进入信息时代将使经济增长保持持续发展的趋势,使人们奢望的“收益递增”成为可能,由此导致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重新选择过程。社会将进入一个以知识生产、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2)经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产业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龙头产业。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从一个全新角度重新考查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合作企业、竞争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重新选择经营方式、竞争形式和生产途径。
(3)经济组织形式的全面改组。企业外部如供销关系、 用户关系、合作关系等,企业内部如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都将发生质的改变。虚拟企业诞生和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将把人、技术和管理等资源优化配置为最理想状态,以适应全球市场环境的突变和富有个性需求的竞争挑战。全球网络将使新型跨国企业和“超国界经济教育学论文